什么能保障持續(xù)的成功?不是地位、金錢、關(guān)系、文憑,而是持之以恒的行動!——麥當勞克洛克
月考成績出來了,英語科代表小丁考得不太理想,主要是因為語文沒有考好,作文被扣了很多分。
看著孩子整天天悶悶不樂,讓小丁到辦公室,跟孩子做了溝通。孩子想著自己沒考好,心里特別的郁悶,一直在找提高作文的方法。
“小蘭老師,你有沒有什么可以提高作文的方法呢?”
因為經(jīng)常跟語文老師溝通,了解到提高作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寫日記,記錄下發(fā)生的事情,反復(fù)訓練,孩子的文字功底就會提高,作文水平也就水漲船高了。于是跟孩子建議可以寫日記,記錄下一周發(fā)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孩子聽到興奮極了,好像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明燈。連忙點了點頭,說到:“小蘭老師,我決定一周寫一篇日記!”看著孩子開心的離開辦公室,心里十分欣慰。
后來大概過了一個月,孩子剛好來辦公室提交作業(yè)本。想起孩子寫日記這個事情,想了解一下孩子寫的情況,于是詢問的孩子日記的事情,結(jié)果孩子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小蘭老師,我…我…沒有寫……”
有一些意外,“嗯,可以跟老師說一下原因嗎?是因為平時作業(yè)太多了,所以沒有時間寫嗎?”
孩子說自己知道每周應(yīng)該要寫一篇日記,但是到周末,看著其他小伙伴玩得開開心心的,自己沒忍住就跑去玩了。一直拖著沒有寫……”
跟孩子做了溝通,說道:“小丁,不管任何事情,如果咱們做了決定,就一定要行動。如果咱們很多事情只是說說而已而不去做,很難把事情做好哦?!?/p>
孩子耳朵有些發(fā)紅,點了點頭,“小蘭老師,我知道了。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一旦下定了決心,一定努力做好。我這一周就開始寫日記?!?/p>
后來,孩子每周都有寫日記,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孩子的語文考得非常好,尤其是作文。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天真浪漫,腦子里總會時不時跳出各種各樣的想法,一會兒鬧著要去參加圍棋班,一會兒又要鬧著去學跳舞。心血來潮給自己設(shè)立很多的目標,心細的家長朋友會讓孩子制定一些計劃。
結(jié)果計劃做好了,本該做事情的時刻孩子磨磨蹭蹭的,爸爸媽媽忍不住督促,孩子完全沒有把督促放在心上,依舊拖拖拉拉。結(jié)果孩子想做的事情都沒有去做,很多計劃都停在了紙上。
孩子虎頭蛇尾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孩子缺乏行動力,所謂行動力就是指孩子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設(shè)定目標,克服外界阻礙,做出實際行動的能力。
當孩子有以下的表現(xiàn):
做作業(yè)的時候磨磨蹭蹭,非得咱們家長催促孩子。
讓做作業(yè),孩子總是磨磨蹭蹭的,電視看完才去,叫孩子半天都無動于衷。
跟孩子談好了早晨起來跑步,但是孩子沒堅持兩天,就放棄了。
孩子信誓旦旦的說每天看一看書,結(jié)果第二天就放到腦后,不想看了。
如果有這樣的行為,代表孩子行動力有些弱了,在某些時刻會變得愛偷懶。
孩子為什么會缺乏行動力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身體疲勞。
比如孩子剛剛參加完一場激烈的考試,孩子的精力都耗盡了。這時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很顯然沒有動力去做了。
第二、缺乏對事情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強勁的動力。孩子對于一件事特別感興趣的時候,會非常專注的做這件事情,但一旦孩子缺乏興趣,就會感到厭倦,行動力也就降低了
以孩子拼圖游戲為例子,最開始的時候特別感興趣,可以玩很久。但是后來孩子興趣減退,不愿意玩了,甚至對整個游戲都感覺到厭煩,自然就不愿意再去玩這個游戲了。
第三、受到外界干擾。
比如孩子在寫作業(yè)的時候,周圍有很多干擾因素。比如游戲的聲音、電視的聲音、手機的聲音,這些潛在的干擾都會影響到孩子對當下要做的事情的專注,自然而然行動力就差了。
孩子如果做事情行動力不強,容易做事情理不清頭緒,半途而廢。久而久之,甚至會形成拖延癥。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到底,這個就需要行動力的支持。怎么幫助孩子保持行動力呢?這里有四個小辦法:
1、給孩子制定可見的目標。
心理學里有一個可見目標效應(yīng),意思是如果給孩子設(shè)定的目標是很容易實現(xiàn),孩子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行動。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咱們可以與孩子一起做計劃。把要做的事情進行目標分解,把一個大的目標化成一個一個輕輕用手就能夠夠得著的目標,每實現(xiàn)一個目標都會有成就感,更有動力繼續(xù)做這個事情。
比如孩子想要存500塊錢。咱們可以跟孩子制定一個月存50塊錢的小目標,然后再細分到每個星期攢15。每周可以跟孩子一起來檢查15元的目標是否實現(xiàn),實現(xiàn)了咱們就可以夸獎孩子,激勵孩子繼續(xù)前進。
2、固化做事的時間和地點。
孩子們?nèi)菀仔难獊沓保胍鲆恍┦虑?,但是往往只有三分的熱度。比如孩子突然想要練鋼琴,但剛堅持了第一天,令人煩惱的指法練習就讓困住了孩子,熱情冷卻了下來,接下來以各種各樣借口來拖延時間。
咱們可以這樣,把孩子練習鋼琴的時間和地點都固定,比如每天晚上六點鐘練習十分鐘,時間和地點都定下來。久而久之,孩子就把練鋼琴養(yǎng)成一種習慣,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就會到點條件反射練習鋼琴。
事情形成習慣,阻力就會減小很多,從而達到提升孩子行動力的目標……
3,排除外界的干擾。
孩子在做事情,比如寫作業(yè)的時候,如果周圍有玩具、吃的、電視或者手機游戲的干擾,孩子就容易不專注,做一會兒就不想做了,想玩游戲,看動畫片。
咱們可以把這些干擾都排除。比如單獨給孩子布置一個作業(yè)角,這里沒有動畫片,沒有手機游戲,免除對孩子的干擾。
4、將孩子目標與興趣相結(jié)合。
比如想讓孩子跳舞,咱們家長就可以有意識的在家里面,跳一些好看的舞蹈。當然這個工作,爸爸來做是最好的。孩子一看爸爸又蹦又跳,自然而然就激發(fā)起好奇心,就想跟爸爸一起練習。久而久之就產(chǎn)生興趣,自然就愛上了跳舞。這時咱們再提跳舞培訓的事情,孩子行動力就已經(jīng)很強了。
培養(yǎng)孩子好的行動力,讓孩子說到做到。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明天繼續(xù)為大家分享《100個好習慣》系列96——孩子說話不算數(shù),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