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文本以“道德”為綱宗,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對傳統(tǒng)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明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繩(mǐn)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形,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看它看不見,這叫做“夷”;聽它聽不到,這叫做“?!?;摸它摸不著,這叫做“微”。這三者,不可深究,因為它們是渾然一體的。
它的上面并不明亮,下面也并不陰暗,綿綿不斷不可名狀,這又回到無形無象的狀態(tài)。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不見物體的形象,這就是“惚恍”。
迎著它,看不見它的頭,跟著它,也見不到它的尾。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用它來駕馭實際存在的事物,了解宇宙萬物的初始,這就是“道”的規(guī)律。
老子在本章繼續(xù)闡述了“道”深遠玄妙的特性。
“道”雖然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但只要把握住早已存在的“道”,形成一種規(guī)律,就可以駕馭眼前的一切,去了解宇宙萬物的奧秘。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其含義類似于老子的“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古人云:“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币馑际钦f:“從浩瀚青史中總結前人經驗教訓,培養(yǎng)堅定不移的浩然正氣,效法道德高尚的圣賢?!?/p>
以史為鑒,總結歷史規(guī)律,效法古今圣賢。這也是很多人孜孜不倦苦讀史書的根本原因。
《莊子·外篇》里有這樣一句話,“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怎么可能會受牽累呢!”
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懂得“利用歷史規(guī)律,而不拘泥于歷史規(guī)律”的道理,用睿智的眼光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