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0日,范妮亞·奧茲-扎爾茨貝格爾(Fania Oz-Salzberger)應邀首次訪問中國,出席中國社科院外文所舉辦的以“人來來往往,唯書不朽”為主題的阿摩司·奧茲紀念活動,并發(fā)表了題為“我的父親阿摩司·奧茲:希伯來語作家,具有全球視野的思想家”的現(xiàn)場演說。陳眾議、鐘志清、高興、蘇玲、劉雪嵐、周穎等外文所的中國學者、翻譯家以及眾多讀者一起出席了此次紀念活動。
紀念演說現(xiàn)場
范妮亞·奧茲-扎爾茨貝格爾在演說中談到了奧茲的文學經(jīng)歷和人生觀念,他作為父親的一些故事,關于與他合作著書的點滴回憶,他的思想所具有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并與中國朋友分享了猶太人有別于西方人的時間觀和猶太人在長期流散狀態(tài)中得以保存自身文化的秘密。
《愛與黑暗的故事》,譯林出版社
范妮亞教授在演說中指出,她的父親阿摩司·奧茲是用希伯來語寫作的作家,但他的思想屬于全世界,是一位心懷全球的思想家,用小語種寫出大世界。希伯來語是一個小語種,說希伯語的人也只有一千多萬,比北京人口還少。但奧茲是一位人本主義思想家,他思考的是整個世界。因此,在他的書中,在他的人格中我們看到這兩個因素匯聚到一起。
在前半段演說里,范妮亞·奧茲-扎爾茨貝格爾談到長期流散的猶太人如何保留自己的文化。她認為最重要的是書籍和孩子?!盀槭裁椽q太文化可以存留下來?當災難發(fā)生的時候,猶太人胳膊下面夾兩樣東西趕緊跑,左胳膊夾一孩子,右胳膊夾一本書。我們確保孩子三歲的時候,孩子和書走在一起,孩子要讀書?!狈赌輥啞W茲-扎爾茨貝格爾聲稱,雖然這是猶太人的秘密,但世界上任何一個現(xiàn)代國家都能從中獲益。
在后半段演說里,范妮亞·奧茲-扎爾茨貝格爾提到父親與她經(jīng)常討論的過去與未來的問題。父親和她都認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都需要找到一個新的未來,而不是陷于過去的紛爭中?!鞍屠账固沟娜嗣褚矐撘庾R到,他們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巴勒斯坦。他們以前的小村莊、田地、橄欖樹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未來的巴勒斯坦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國家。而以色列也應該知道,《圣經(jīng)》之中的應許之地永遠回不來,大衛(wèi)王、所羅門王的榮耀永遠不可能重現(xiàn),我們必須和巴勒斯坦人一起分享土地?!妒ソ?jīng)》之中記載了過去,但我們不能把這個過去重現(xiàn)”。范妮亞還引用了父親奧茲生前最后一次講座所說的話:“時間之中失去的,不要去空間中尋找”。
奧茲父女合影
演說人簡介
范妮亞·奧茲-扎爾茨貝格爾為奧茲長女,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以色列海法大學教授,兼任歐洲猶太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位,其與父親阿摩司·奧茲合著的《猶太人與詞語》即將由譯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