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聆聽他人聲音、注視他人臉龐時,大腦會發(fā)生什么事?如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神經學家窺視了16位癲癇癥患者的大腦,帶來了部分答案。
他們希望實時追蹤大腦產生想法的過程,最后給出了近乎完美的演示——從產生感知到作出反應的過程中,大腦前額皮層的指揮作用。他們將結果發(fā)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上,你們可以點擊此處,觀看視頻演示,看看人們在聽到“humid”(潮濕)并進行重復時的大腦過程。
真的需要開顱!科學家通過“腦皮層電圖”(ECoG),將數百個電極直接置于大腦表面。這些病人同意在開顱手術的過程中進行這項實驗。相較于更常見的“腦電圖”(EGG),“腦皮層電圖”能夠更精確地探測想法的產生過程——前者只需要將電極戴在頭皮上。
安置好電極后,患者分別進行了一些簡單任務和復雜任務,包括:重復聽到的單詞、識別臉龐或聲音的性別、想出詞匯的反義詞、判斷形容詞是否能夠正確地描述某種性格。
數據顯示:大腦的視覺皮層和聽覺皮層首先啟動,識別看到或聽到的內容;接下來,前額皮層負責推斷含義;最后,運動皮層準備作出反應。在簡單任務中,這些過程發(fā)生在1秒內;較復雜的任務則需要兩三秒鐘。
主要研究人員Avgusta Shestyuk稱:實驗表明,前額皮層類似于大腦的指揮員,負責協(xié)調、委派任務。神經元并非時時刻刻在工作,而是被“招募”的。
在處理簡單任務時,有時候,初始刺激尚未消失,運動皮層(負責作出反應)就點亮了。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人們有時候反應速度快到“不假思索”的主要原因。在上文的第一個視頻中,你們可以觀察到此現象。
最后,你們可以點擊此處,觀看另一個視頻。這是一個較為復雜的任務——思考反義詞。你們會看到,任務耗費的時間顯著延長了。
本文譯自 businessinsider,由譯者 Rare 基于創(chuàng)作共用協(xié)議(BY-NC)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