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劇《坡道上的家》最后一集中,女主里沙子精神狀態(tài)不好,離家出走,住進了酒店。她的媽媽接到婆婆的電話,找到了酒店,一進房間門,媽媽就說:“這家酒店的安保真差,這么快就告訴我你住哪一間了?!?nbsp;
她問女兒:“到底發(fā)生什么事了?”
里沙子回答:“你坐下來,我慢慢和你說。”
媽媽說:“不坐了,這種廉價的酒店太掉價了?!?/p>
里沙子忽然笑著說:“要是高級酒店就好了?!苯又鴮χ荒樸碌膵寢屨f:“你還是老樣子啊,每次見到你,都能讓我領(lǐng)會出你是怎么看待我的?!?/p>
媽媽:“你什么意思?”
里沙子答:“媽媽,別再這樣了好嗎?我活不出你期待的模樣?!?/p>
這個時候,媽媽看到了她的離婚申請書,就拿起來收著,說要咨詢律師,要爭取到孩子的撫養(yǎng)費。
里沙子急了,哭訴著說,自己有兩次差一點失手殺了孩子,自己當不了一個好媽媽,因為她不知道好媽媽是什么樣的。她必須趕在自己還沒有真正動手殺死孩子之前離婚。她要結(jié)束這一切。
這個時候母親忽然用力地一把抱著她,說“太可憐了,跟我回家吧?!比缓髮λf:“我早就猜到總有一天你會變成現(xiàn)在這樣。你現(xiàn)在知道了吧,不顧我是反對,凡事自作主張會導(dǎo)致什么后來了吧。混個東京大學(xué)的學(xué)歷,在城市里安家,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你要是聽話就不會遇上這些麻煩了?!?/strong>
聽了這些,里沙子忽然意識到哪里不對,想起過去和媽媽相處的一些細節(jié),開始醒悟過來:“媽媽,你是不是巴不得看到我這樣?。康鹊?,我一直以為,我總是辜負你對我的期望,惹得你氣不打一出來。不過,事實并非如此吧。你其實根本就不愿放手讓我走向自立吧?”
母親笑著說:“你瞎說什么呢?”
里沙子繼續(xù)說:“所以,你才要不斷對我加以否定,給我灌輸我不行的思想嗎?”
母親:“別說了?!?/p>
里沙子:“你想讓我永遠但一個弱小又可憐的孩子嗎?”
母親:“給我住嘴!”
里沙子:“你害怕,我從你身邊離開嗎?媽媽,你也很不容易啊,為了養(yǎng)育孩子,獨自煩惱過,痛苦過,也掙扎過吧,你怎么不和我說說呢,和我說說多好啊,媽媽!”
母親淚濕眼眶,落荒而逃。
女主里沙子在原生家庭中,總是遭到母親不斷地否定和貶低,無論她做什么都會被批評。小的時候做的家務(wù),長大后選擇的結(jié)婚對象,買的房子,都被母親一一否定??吹贸鰜恚哪赣H是個控制欲極強的人,這導(dǎo)致里沙子一直以來都缺乏自信。
結(jié)婚后,和丈夫一起生活,也不斷遭到丈夫的否定和貶低,她要求丈夫如果下班后不回家吃飯?zhí)崆昂妥约赫f一聲,免得自己白做了晚飯,丈夫卻答:“周圍哪家妻子會提這樣的要求?!?/p>
她被選上參加陪審團的工作,生活變得有些匆忙,丈夫卻說:“別說的好像你在執(zhí)行什么重大任務(wù)一樣,只不過當陪審員而已?!?nbsp;
“你是不是有病???” “你是不是很奇怪?”“如果你覺得我的話里帶刺,你就是不正常?!?“承認自己做不到別人能做的事情,并不可恥。”“不要勉強自己。”這些話更是每天輪番上陣。
我在6年的心理咨詢生涯中,遇到好多位這樣的來訪者,以女性居多,偶爾有一些男性(主要是男性來訪者太少)。她們的父母、男友、丈夫,總是在批評和否定她們。她們做的各種事情和各種行為都容易招致言語上的批評,比如“碗洗不干凈”“坐姿不對”“不懂得說話”,能力也經(jīng)常被貶低,“你做什么都不行”。如果出了什么問題,她們總是背鍋的那個,“都是你的錯”。她們的家人、伴侶對她們從來沒有鼓勵、幫助,只有無盡的貶低、指責和批評。
如果她們對此反抗,表達不滿、委屈和憤怒,還是會被指責一通“你脾氣真不好”“受不了批評” “內(nèi)心太脆弱”“事情做也做不好,說也說不得”“自己做錯事情,還不讓別人說,還有理啊”。
甚至很多人身攻擊的話語,“你怎么這么蠢”“你怎么這么沒有用”“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笨得像豬一樣” “你腦子有病”“你性格有問題”諸如此類的話一遍遍地在她們耳邊循環(huán)播放。
這其實是一種暴力行為,叫語言暴力,屬于精神虐待,是家暴行為中的一種,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傷害。
長期浸泡在這樣的語音暴力下,她們有的變得越來越自卑,整個人畏畏縮縮,做什么事情都沒有自信。有的變得越來越煩躁,情緒難以控制,動不動就發(fā)火。還有的被洗腦,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攻擊的深淵,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是不是有病,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很不行,越想越崩潰,越想越抑郁,甚至發(fā)瘋,患上精神分裂癥。
為什么她們的父母、愛人會這樣對她們呢?有很多的原因。
1、披著愛的外衣,打著為你好的口號,通過否定、批評和打擊你,希望你變得更好,好到令他們自己感到滿意。他們認可的觀念是“贊美使人驕傲”“驕傲使人落后,批評使人進步”“人在打擊中才能進步和成長”。
他們會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你在我這里接受批評和打擊之后,你才能變得更好,更完美。我說你、罵你,都是為你好,幫助你成長,你看我就不說別人、罵別人!
這樣的父母和伴侶在中國真是一抓一大把,你和我或多或少都遭受到持續(xù)的“以愛為名”的否定。他們也許并不是不愛你,而是真的不懂得愛,不知道健康的愛到底是怎么樣的,想想真是件令人可悲和難過的事。
2、這是一種控制的手段。通過否定、批評、打擊你,削弱你的力量感,控制住你,不讓你變強變獨立,這樣你就會一直依賴他們,在他們身邊。這類人內(nèi)在有一個很深的恐懼,害怕孩子、或者伴侶,翅膀硬了,變強大之后離開自己,他們有很強烈的被拋棄的恐懼。
3、他們內(nèi)心極度自卑,對自己是非常不滿意,但無法直面真實的自己,無法去改變自己,甚至覺察不到對自己的不滿,于是就把問題按到身邊的人頭上,貶低、指責、否定孩子、伴侶,其實就是在否定和指責自己。
4、通過貶低、指責、否定別人獲得一種優(yōu)越感。他們內(nèi)在的關(guān)系模式是“你不好,我好”,通過打擊、貶低伴侶或子女抬高自己,體現(xiàn)自己在關(guān)系中的重要性,彰顯自己的優(yōu)越感和更高的地位。他們在生活中喜歡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你看你這么差,我這么好,這么優(yōu)秀,還愿意和你在一起,你應(yīng)該對我心懷感激,感恩戴德。
5、他們從小一直被貶低和否定對待,習(xí)得了自己原生家庭批評、貶低、否定、指責的模式,沒有學(xué)到更健康更好的親密關(guān)系相處方式,以為家人之間就應(yīng)該是這樣相處的,這樣的相處才說明彼此是關(guān)系親密的。他們把病態(tài)模式當成親密的、正常的狀態(tài),所謂“打是親,罵是愛?!?/p>
6、將攻擊、否定、批評他人當成一種發(fā)泄自己不滿的方式。他們內(nèi)心壓抑,對自己、對生活都有很多的不滿情緒,這些情緒無法處理,就發(fā)泄到最親近的人身上。
總之,他們的內(nèi)心大多充滿了自卑、恐懼和不安全感,對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缺乏掌控和力量感,所以才用語言暴力地對待身邊的人,以此獲得內(nèi)心的控制和安全感。
有的人的語言暴力行為是以上單一的原因,有的人的暴力行為則是多種原因混合而成。日劇《坡道上的家》中里沙子的母親就是控制欲極強的人,希望女兒事事都聽自己的話,害怕女兒獨立,有力量后會離開自己。
她的丈夫則是綜合了2、3點,因為內(nèi)心自卑,無法接受自己,無法面對真實的自我,又害怕里沙子變獨立變強大會離開自己,希望通過貶低的方式將其圈養(yǎng)和控制在自己身邊。
我有一個女性來訪者,長期遭受丈夫的語言暴力傷害。她的丈夫從小家庭條件不好,父親早逝,母親又喜歡罵人,他一直都比較自卑?;楹?,他對老婆孩子經(jīng)常使用語言暴力。大專畢業(yè),工作7、8年,在二三線城市月薪只有3千多的他下班回到家會拼命否定和指責自己的妻子,怪妻子家務(wù)做不好,不懂得節(jié)儉過日子,孩子也帶不好、還不會賺錢??墒呛髞懋斊拮映鋈ベ嶅X,且賺的比他多的時候,他還是指責她地板沒有打掃干凈,沒有教好孩子,所以孩子脾氣才不好,還批評她干的工作沒有前途。
這種情況同時混合了以上2、3、4、5、6點原因。
如果你的父母或者伴侶也是經(jīng)常對你施加語言暴力,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1、物理距離上遠離,減少接觸。
我在咨詢中,發(fā)現(xiàn)很多遭受過父母語言暴力的女性都會談到,上大學(xué)期間,自己獲得了很多自信。原因正在于離開了父母語言暴力的環(huán)境,在新的環(huán)境中,她們得到了其他人更好的對待,也因為精神壓力變小,她們可以嘗試更多的事情,獲得更好的體驗和反饋。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并非父母口中所說的那般差勁,重新認識了自己,獲得了自信。
面對用語言暴力對待自己的父母或者伴侶,如果有條件,你最好和他們分開,保持距離,不要再讓他們傷害你。
2、保持清醒,相信你自己的感受,正確地認知自己。
不要被洗腦,覺得自己的感受出了問題,如果他們這樣的語言讓你不舒服,請你不要懷疑自己,要相信這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問題,是這樣對待你的人出了問題。
3、學(xué)會分辨確有其事的批評和故意的貶低。
在父母語言暴力下長大的人,有的時候會受不了任何批評,覺得任何人的任何批評都是想傷害和攻擊自己。面對他人的批評,我們可以更有鑒別力,可以把握住這兩點,看看他人批評1、是否是指具體的行為。2、是否是客觀事實。面對他人的批評不必反應(yīng)過激,但也不能照單全收,應(yīng)該學(xué)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了解對方為什么要這么對你,反思你自己為什么長期“忍受”(接受)這樣的語言暴力,你是如何讓自己一直被他人控制的。
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沒有了解和反思,就沒有成長,我們會一再地掉落到原來的大坑中。
對方為什么使用語言暴力,前面我分析了,那一個人為什么長期對語言暴力逆來順受呢?
可能是你的內(nèi)心也充滿了不安和恐懼,你害怕沖突,你不敢反抗,不敢為自己說話,你害怕對方的語言暴力會帶來其他的更多傷害,比如升級為肢體暴力。
可能是你一直用逃避和自欺欺人的策略,以為只要自己忍氣吞聲,事情就會過去,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可能是你在經(jīng)濟上或者生活上依賴對方,不獨立,你害怕如果和對方發(fā)生爭吵和沖突,會得罪對方,不再獲得經(jīng)濟上和生活上的好處和支持。
也許是你懶得自己思考,懶得去把控自己的生活,任由別人安排自己的生活。
也許是你長期被洗腦,失去了自我和精神上的獨立,認同了對方的語言暴力,覺得自己是個很差勁很糟糕,什么都做不好的人,所以不敢離開。
我在咨詢中遇到好幾位遭遇自己母親語言暴力虐待女性。因為母親在幫助自己帶孩子,她敢怒不敢言,害怕吵架了,孩子沒有人帶,于是選擇長期忍受母親的語言暴力。殊不知,這樣的忍耐其實非常不值得,對自己對孩子都是極大傷害。你自己辭職帶孩子,或者找保姆、阿姨或者幼托機構(gòu)(有的幼托機構(gòu)接收1歲以上的孩子),都比這個選擇更好。
演員黃渤在一段采訪中說:“你弱的時候,身邊敵人最多,你強的時候,身邊都是朋友”。欺軟怕硬是人性。一個人只有自己獨立強大,才不會被他人欺負。在親密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中這一條原則也適用。所以,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讓自己經(jīng)濟和精神都變得獨立和強大起來。
5、和那個對你語言暴力的人溝通,教會對方如何更好地對待自己。
告訴對方當他在說那些話的時候,你什么感受,你不舒服,你感到很受傷,告訴對方以后不能再這么對待你,你不愿意這么被對待。
你還需要更具體地告訴對方,同樣一件事,他可以怎么對你說,比如不可以進行人身攻擊,但可以提要求,或者具體的指導(dǎo)。如不能說“碗都洗不干凈,笨死了”,而是說:“用洗潔精洗完一遍,再用清水沖兩遍,之后認真看一下每個碗是否干凈。”
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你需要一遍又一遍堅定而溫和地告訴對方,你不喜歡他說話的方式,并教會他用更好的方式對待你。
有的時候,語言暴力者之所以這樣,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才是好好說話,他們不知道還有其他的溝通交流的方式。
如果溝通總是無效,試著發(fā)火,表達你憤怒,也許就會有效。我有一個來訪者,身高一米七,體型比較大一些,她的同事們總是時不時的以開玩笑的方式嘲諷她胖,她其實心里很不舒服,但一直默默忍受,直到有一天,又有一個同事嘲笑她胖,她就發(fā)了火,大聲質(zhì)問對方:“我有沒有這樣對你?如果我這樣說你,你會怎么樣?你說這樣的話,我真的很生氣!”
從此,再也沒有一個同事嘲笑她胖。
請對傷害你的人,拿出你的憤怒,表達你的憤怒。因為憤怒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維護自我邊界,保護自己的力量,也是一種能夠震懾對方的力量。
6、如果因為長期遭受到語言暴力的影響,你已經(jīng)陷入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我調(diào)節(jié),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了,請一定要及時尋求可信任的朋友以及心理咨詢師、心理醫(yī)生的幫助。有的時候我們要懂得逃離黑暗,才不會讓自己落入萬劫不復(fù)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