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考試前,徐媽媽囑咐兒子做好接下來考試的準備,兒子說:“媽媽,別說了,我一定給你把試考好。”
我想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景,甚至很多媽媽會說:“你記住,你無論如何,要把這個試給我考好了!”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都覺得好無奈,無奈背后是為那份不“值錢”的辛苦喊冤。
前段時間,朋友圈里一個朋友說:“今天考試成績還沒出爐,我們還可以母慈子孝,和平共處,明天就好反目啦”。
不難看出,成績或多或少成了母子關(guān)系的砝碼,失衡一些,還是平穩(wěn)一些,皆因為此。有媽媽說,“我恨不得替他去學”,孩子說“我媽就只有在我成績好的時候最開心?!?/p>
母子一場,竟是如此較量,我想說,愛用的不夠合理,與害無異。
其實,能說出“媽媽,我一定幫你把試考好”的孩子是考不好的,因為考試已經(jīng)了媽媽的事,而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是“媽媽,我在幫你達成心愿”。
說到這里,不禁有人生氣的發(fā)問,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要人怎樣嘛?
是的,作為父母,辛辛苦苦的養(yǎng)他吃、穿、用,為了他將來有出息,每天拖著勞累一天的身體和精力與孩子斗智斗勇,而不過就是讓他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
每個媽媽都傾盡所有的去愛孩子,但是,智慧的家長需要這樣做。
因為傳承,孩子經(jīng)由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多彩的世界,但是他有自己的人生,而為人父母,最偉大也最神圣的愛和義務(wù)便是讓他成為他自己。
學習是孩子生命打開的方式,借由學習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作為父母,要幫著他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生命的多彩繽紛。
毫無疑問,成績就是一道道走向更高平臺的關(guān)卡,我們不能熟視無睹。所以,想要有理想的成績,必不可少的是建立目標。
一個清晰且自力可成的目標是成功的一半。但是什么是清晰?什么又是自力可成呢?
有孩子說:“我要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那么作為父母,需要去和他一起討論,怎樣的未來是美好的(成功景象的滿足感),想擁有這樣美好的未來,現(xiàn)在需要做些什么(考入好的學校)?做到怎樣的程度(總分提高多少,每科多少)?需要多久?用結(jié)果倒推到現(xiàn)在,就是他所能做的。
目標正因為如此重要,我們才不能輕舉妄動,作為父母要引導孩子去審查目標有無達成的可能性,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做哪些改變,還需要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幫助,爸爸媽媽都會無條件支持。
一起去想象目標達成后的樣子,然后分解成階段目標,與自己的能力進行匹配,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可能感、資格感、能力感就會建立,也才更有力量去開啟這段目標之旅。
有很多學習一些技巧的家長,也會快速引導孩子設(shè)目標,但是卻是為了目標而目標。
有一個學員分享自己的孩子在期末考試前,信誓旦旦的要考進前100名,作為爸爸媽媽,知道這個目標以孩子目前的能力,很難達成,但是為了不打擊孩子,選擇默許。
結(jié)果不難預(yù)料,孩子沒有達成。
其實這樣脫離實際情況的目標才真的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甚至是孩子“破罐子破摔”式的放棄。
真正好的目標實現(xiàn)中必不可少的是看清現(xiàn)狀,在這個基礎(chǔ)上羅列自己的資源,需要調(diào)用的能力,有哪些條件是障礙,需要如何化解,然后探索可實現(xiàn)的途徑。
這就是智慧的爸媽言愛的方式。
宋洋老師在她的微課《家長的N多個“怎么辦”》中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
是呀,就像俗語“有其父必有其子”,反過來說就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如果孩子有拖延、沒有理想、不善交際等等不好的習慣,先問問自己:你對自己有規(guī)劃嗎?你有自己的目標嗎?你有自己的理想嗎?你面對一些事業(yè)上的挫敗時,會靜下心來分析原因,重振旗鼓嗎?
如果沒有,那便不是孩子的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怎樣面對,說教不過就是頭腦與頭腦的交流,走不了心,產(chǎn)生不了感覺,就付諸不了行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給孩子提供了人一生的基石——原生家庭。父母對這個世界的樣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去將身邊的事做的再好那么一點點,讓情緒來臨時,再冷靜一點點。在工作和生活中,學會去設(shè)立一些階段性目標,并竭盡全力的去達成。
不斷自我學習,自我管理成為最好的自己,美好生活都是水到渠成,孩子的學習也不過順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