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zé),一天就這么結(jié)束了,怎么就沒有抽出兩個小時,寫那篇文章。
我到底能不能做成一件事兒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這樣,一拖再拖,拖到不能再拖,臨時抱佛腳,內(nèi)心無比掙扎與焦慮,事情完成得更是差強人意。
每次這個時候,我都告訴自己說,這不是我的真實水平,我只是沒有時間而已,下次我一定能做好。
可是下次,就像你猜的那樣,歷史不斷重演,我似乎一直在跟時間賽跑,輸?shù)哪莻€,總是我。
我不情愿地承認(rèn),我是那個一拖再拖的人,用現(xiàn)在的說法,是拖延。
哦,不,也不對,有的時候我也是行動力強積極的人,比如說去吃一頓期盼已久的美食,去讀10分鐘的書、去聽自己認(rèn)為重要的課程,并按時完成作業(yè)。
到底怎么判斷自己是不是拖延呢,有沒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我們是怎樣的人,沒有一個詞一句話能夠概括,我們是多面的,就比如拖延,有些事會拖延,有些事則不會,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只是在某些事情上會拖延,只要我們找到相對應(yīng)的辦法,解決掉這個拖延就好。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到底什么是拖延?
其實是不是拖延,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桿秤,如果一件事情遲遲不做,會給你帶來不安和焦慮,而事實也是,總感覺沒準(zhǔn)備好,或者好像在害怕著什么,一直也不能靜下心來,邁出第一步。
還極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其他方面的情緒,比如不安、焦慮、悔恨,自責(zé),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攻擊。
那這多半,就是我所說的拖延。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有沒有什么對應(yīng)的可行性方法呢?
要找方法,我們就不得不提兩位心理學(xué)博士,簡·博克和萊諾拉·袁,她們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xué)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她們幾十年如一日研究拖延這一主題,并且合著了一本書《拖延心理學(xué)》。
這本書是作者幾十年實踐經(jīng)驗和科學(xué)研究的精華匯總,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啟發(fā)。
書中研究了更多拖延癥的根源,比如完美主義、社交問題、原生家庭、壓力、腦科學(xué)等等。
但是對于普通人,或者平時對自己反思比較少的人來講,這個對自己溯源和覺察的過程,可能會有些困難,極有可能因為遲遲找不到問題的根源,而退縮。
不如我們跳過自己拖延根源的探索,直接進入方法的學(xué)習(xí),如果你愿意,多多嘗試,也許遠(yuǎn)離拖延也不是什么難事兒。
書中提到,戰(zhàn)勝拖延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明確的目標(biāo)和可行性的計劃。
關(guān)于目標(biāo)和計劃,在各種書、課程、文章中都有提到,比如目標(biāo)的smart原則,在這里我們就不一一詳細(xì)復(fù)述了,如果愿意可以去網(wǎng)絡(luò)上搜索查看。
接下來分享三點,不同于常規(guī)的小方法,對你的行動一定會有啟發(fā)。
第一、好的目標(biāo),能被清晰判斷是否完成
比如,“我10分鐘內(nèi)讀20頁的《拖延心理學(xué)》書”,這個目標(biāo),是關(guān)于讀書的,讀哪本書、多長時間讀完、讀多少頁,都有明確的標(biāo)準(zhǔn),這就是一個明確的目標(biāo)。
而“我要積累心理學(xué)知識”,就不是一個明確的目標(biāo)。
第二、5分鐘的第一步
這一點是我們經(jīng)常忽略的,比如我們要寫一篇1500字的文章,還沒坐在電腦前就開始犯愁,寫什么、怎么寫、需要什么素材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來了,這些問題聚集到一起,很有可能會把我們嚇跑。
而正確的計劃,第一步需要能在5分鐘內(nèi)完成,這降低了我們開始執(zhí)行的難度。
比如,要寫一篇文章,我們的第一步,可以設(shè)定為,先新建一個文檔,然后敲下文章的標(biāo)題,或者簡單寫出要討論的主題。
當(dāng)我們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就沒有那么艱難了。
第三、喚醒身體和大腦
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想不出滿意的標(biāo)題,可能不清楚自己要從哪個角度切入,不知道用什么結(jié)構(gòu)……
這些需要我們密集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問題,如果你坐在電腦前,苦思冥想都沒有結(jié)論。不如站起來,或者走出去,在陽光、青草、鮮花的路上活動活動。
其實,就是去做一些與寫作無關(guān)的事情,這樣可以在喚醒身體和大腦的同時,使思維更活躍,更容易獲得更大啟發(fā)。
以上的三個方法,尤其是第二個方法,魅兒想馬上就用起來,因為5分鐘就能完成,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現(xiàn)在就開始做了。
第三個方法,魅兒親測有效,有一次坐在那里不知道寫什么,于是站起來隨便走一走,自言自語一番,思路竟然逐漸清晰了。
還有一次,在高速上,看文字就暈,于是聽了一本書,在聽的過程中,忽然有一種沖破束縛和限制的自由感,似乎給我的寫作和人生,又打開了新的格局。
總之,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物件,都可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啟發(fā),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勤于感受的心。
對于拖延,也是如此,用心感受,用心嘗試,它會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