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專家: 學前階段不宜補習太多
胡潔梅
魏建惠:家長要用心發(fā)掘孩子的長處,并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鄔福梁攝)
中國的國際賞識教育學會副會長魏建惠昨天應邀與本地一群家長分享教育心得。他說:“你為學前年齡的孩子補太多東西,你是在培養(yǎng)厭學。這個階段是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建立情感與關系,給他們留下美好的童年?!?span lang="EN">
教育專家指出,學前教育是孩子學習與人相處的階段,家長此時不宜在學術(shù)方面為孩子“進補”,太多刻意的學習會使孩子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
中國的國際賞識教育學會副會長魏建惠(56歲)昨天應邀與本地一群家長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這位中國的賞識教育首席咨詢師也接受本報訪問,分享心得。
所謂賞識教育是教育方式的其中一種,提倡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長處,在責備孩子的行為時要找出犯錯的原因,讓孩子在過程中感受父母的關愛。
魏建惠說,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天分與智慧,家長的角色是幫助孩子開啟自己的長處,但他不主張讓孩子刻意地接觸不屬于其學習階段的內(nèi)容。
“你為學前年齡的孩子補太多東西,你是在培養(yǎng)厭學。這個階段是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建立情感與關系,給他們留下美好的童年。”
新加坡家長大致上被認為具“怕輸”心理,會給孩子安排補習。魏建惠認為,父母無須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孩子的成績退步,不一定同學習能力有關。多半時候是家庭問題或其他原因。若沒找到真正的原因,補習不是解決辦法。
他建議,家長應花心思與時間去建立親子關系。一旦建立好親子關系,孩子會有動力學習。孩子不擔心父母責罵,因此愿意與父母分享心事,也就不會把壓抑的情緒帶到學校與社會宣泄。
與其他發(fā)展國家一樣,不少新加坡家長得同時兼顧家庭與事業(yè),有時在教育孩子上可能力不從心。
魏建惠說:“工作只是個人的臨時職務,你總有一天會退休。家長才是你長期的職務,怎么能不用心?”
他以一棵樹為比喻說:“家庭教育是樹根,學校教育是樹干,社會教育是枝葉。只要根扎得深,社會與學校教育的問題不會帶來根本性的影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做到了,你根爛了也沒用。”
賞識教育強調(diào)以“愛”教育,他建議家長要把心意傳達給孩子。例如,與其令孩子不能熬夜玩網(wǎng)絡,母親可讓孩子知道她是擔心他的健康。孩子當下未必心領,但久而久之能有所體會。
不過,以“愛”教育不代表溺愛孩子,魏建惠不反對體罰孩子,但要適當?shù)剡M行。責備孩子的同時,也要協(xié)助他改進并肯定他的長處。
魏建惠曾幾次到我國擔任講座的主講者,他也是中央電視臺特邀的親子關系專家,在節(jié)目上與家長分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