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在省重點高中任教,每一屆高一的前半年,都是學生狀態(tài)起伏最大的時候,不少學生的成績在這半年里浮浮沉沉,有的如過山車,波動巨大,有的如自由落體,一蹶不振。究其原因,腦力跟不上者極少,最多的情況,還是源自心態(tài)和學習方法!
這一點,越是好學校就越為明顯!
以我所在學校為例,學校的生源,是全縣拔尖以及縣外高分借讀,不管是縣內(nèi)還是縣外,招收的學生都是真正的高手,他們大多是初中在本班甚至年級名列前茅者,但到了高中呢?學校招收2400名學生,這些學生的中考分差基本全在50分以內(nèi)。
這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他們到了高一之后,每個學生平均下來就有接近50個和自己分數(shù)一模一樣的競爭對手,你的每一次考試,排名都可以天差地別,一道數(shù)學選擇題的疏忽,你的校名次可能就跌了二三百名。
可以想象,對于很多初中從來沒下過全校前十前二十的學生來說,到了高中突然之間竟然連前一千名都考不進去,會有多少學生一時間心態(tài)失衡!
有人心態(tài)好一些,能夠及時調(diào)整,有人心態(tài)稍差,可能就會出現(xiàn)連續(xù)幾次考試皆不如意,慢慢的,非但初中的優(yōu)越感被消磨殆盡,更是連基本的自信心都沒了,如此惡性循環(huán),成績自然飛速下滑。
在高一,每一個成績突然下降的學生都會有一句相同的感慨:高中好難!據(jù)他們說,初中基本就是那么學一學,成績就上來了,但到了高中,還是一樣的學,但成績卻越學越差。
各種原因,并不止是因為高中的知識更難,更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總結過什么高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初中只是在憑本能在學,然后高中還是老一套,適應得了初中,卻難以適應高中。
高中學習,一半靠刻苦,一半靠方法。
當兩千多名基礎水平相當?shù)膶W生一樣的努力,每天一樣的學習時間,有一樣的老師,做一樣的試卷和練習,那能夠區(qū)分高下的,就只有天賦和學習效率了。天賦這東西,后天無法改變,但學習效率學習方法卻是真有高下之分,且是可以后天努力的。
那些成績飛速下降的學生,不是因為不想學,而是因為不會學!
那么該如何避免一入高中傷仲永的情況出現(xiàn)呢?
心理學上有一種空杯心態(tài),象征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tài)。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到了高中,新的起點新的征程,過去的榮耀、得意統(tǒng)統(tǒng)需要拋諸腦后,你只是一個新丁,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參加一場為時三年的馬拉松長跑。開始的領先,并不足以奠定你的絕對優(yōu)勢,開始的落后,也并不妨礙你后半程的爆發(fā)。贏在起點,無需自傲,慢了起步,更毋庸自我懷疑。
高一伊始,不要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不要看別人的分數(shù),要看自己的進步!
你不能奢望自己高中還完全沿用初中的那一套學習方法,更不能簡單粗暴的將語文學習和數(shù)學學習完全等同起來,你要知道個體的記憶規(guī)律,得了解學科獨有的知識特點;甚至得明白同一學科不同知識模塊在學習方法上的差異。這一學習方法的探討,一定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無法一勞永逸,必須時時修正。
高一學習,千萬不要好高騖遠,不要盲目的求快?!盎A不牢,地動山搖”,輕視基礎,一味的鉆研難題怪題,是絕對的舍本逐末。時間一長,你的底蘊在面對更新更深層的知識時,就會捉襟見肘,狼狽不堪。
不要把自己當成天才,一學就會,再學則精,高中,基礎永遠是王道!
17年那一屆高一,有一個女生最讓人揪心。她的中考成績是全縣第三,提前錄取到了我們學校,在重點班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正常發(fā)揮,北大清華任其選擇。但遺憾的是,甫一進班,就和隔壁班一個男生談起了戀愛,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情之一字,對少男少女來說,是美酒,也是毒藥。老師做工作,家長威脅,都無法拆散她對愛情的向往。于是半年后分班考試,她被剔除了重點班,在普通班的成績也成了中下,更諷刺的是,分班的同時,她也被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