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622008594-1261308823
![]() ![]() 節(jié)選自《圖說故宮六百年》,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一日三餐”形容人們的日常生活真實而自然,對于每天的用餐,人們更是精辟的總結(jié)為“早飯要吃飽”、“午飯要吃好”、“晚飯要吃少”,直觀地反映了人們整體的飲食習(xí)慣?;实垭m然高高在上,但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也要按時吃飯,那么,皇帝每天也要吃三頓飯嗎? 乾隆帝紫光閣賜宴圖(局部) 清代皇帝吃飯稱為“傳膳”、“進膳”、“用膳”?;实勖刻斐燥埖牡攸c并不固定,這要視其活動的情況而定?;实垡话忝刻煊貌蛢纱巍T绮褪巧衔缌c--七點左右,然后到下午一兩點的時候吃第二餐,一般晚上六時許會進行一次“晚點”(小吃)。每天吃飯的時候,太監(jiān)們會在預(yù)定的地點擺放好餐桌,當(dāng)膳食從御膳房運送過來以后,太監(jiān)們會迅速地按規(guī)矩擺放在膳桌上面,不許有絲毫的差錯。平時皇帝都是一個人進餐,除非有特旨,召某人一起用膳。 清宮御膳主要由三種地方風(fēng)味及菜系組成。滿族菜是從小吃慣了的民族口味,各種肉類及野味、粘食餑餑、蘸醬菜等都是皇帝后妃難舍的美食;入主中原后,清宮沿襲了明代宮廷飲食特色,膳食逐漸以山東風(fēng)味為主;到了乾隆年間,由于數(shù)次南巡,蘇杭菜點受到賞識并在宮中流行起來。清代帝后們飲食喜好各異。例如:乾隆皇帝的膳食粗細搭配、糧菜互補、十分合理;光緒皇帝喜食海味菜,魚翅、海參、海蜇、海帶等原料烹制的菜肴每餐必備;慈禧喜食的菜肴有燒豬肉皮、清燉鴨舌和鴨掌、西瓜盅等,還喜食小窩頭、炸三角等點心;溥儀對西餐頗感興趣,曾在紫禁城內(nèi)設(shè)置西餐廚房。 為了伺候皇帝及后妃們吃飯,紫禁城內(nèi)設(shè)有御茶膳房統(tǒng)一管理。膳房有總管三人,下設(shè)飯房人35名、承應(yīng)長2名、承應(yīng)人15名、皰長3名和庖人20名。乾隆年間,膳房又有了內(nèi)外之分。內(nèi)膳房下設(shè)葷局、素局、點心局、飯局、掛爐局和司房等機構(gòu)。除此以外,清代還有官三倉、恩豐倉、內(nèi)餑餑房、外餑餑房、酒醋房、菜庫等,也都是供皇家役使的膳食和膳食原材料貯存機構(gòu)。 乾隆帝太和殿筵宴圖 皇上的份例菜肉每天22斤、計三十日份例共660斤,其中:湯肉5斤,共150斤;豬油1斤,共30斤;肥雞2只,共60只;肥鴨3只,共90只;菜雞3只,共90只。太后和貴妃的份例如下:太后:肉1860斤,雞30只,鴨30只;瑾貴妃:肉285斤,雞7只、鴨7只;瑜皇貴妃:肉360斤、雞15只、鴨15只;珣皇貴妃:肉360斤、雞15只、鴨15只;如果把宮內(nèi)的大臣、侍衛(wèi)、等算進去一個月要豬肉31844斤,豬油840斤、雞鴨4786只、加上魚蝦蛋品,一個月花消14794兩白銀,這還不算果品,飲料等。 全文閱讀: 童謠和讖語中的歷史: 圖說故宮六百年: 盜墓史跡: 圖說北京三千年: 更多閱讀: 圖說故宮六百年:古代大臣們怎么向皇帝打小報告?(圖) 圖說故宮六百年:清代宮女們的“高跟鞋”有多高?(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