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年中以來,A股核心資產(chǎn)類股票大漲,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等個股漲幅超過三四倍,但能夠完整享受到這波上漲的投資者卻并不多見。
而萬利富達董事長胡偉濤則完全搭上了這波核心資產(chǎn)上漲行情的快速列車。過去的三年里,萬利富達旗下的多只產(chǎn)品凈值輕松翻倍。
如果翻開萬利富達2007年3月份發(fā)行的首只產(chǎn)品和后期發(fā)行的七只產(chǎn)品,會發(fā)現(xiàn)它們有個共同特點:凈值曲線走勢與申萬食品飲料指數(shù)的走勢幾乎一致。
事實上,胡偉濤早在十年之前就開始重倉貴州茅臺、伊利股份、招商銀行等核心資產(chǎn)類個股。十年重倉核心資產(chǎn)投資之路,期間的艱難和考驗非常人可以想象。在市場最艱難的時候,胡偉濤靠著“便宜的好東西一定會漲”最樸素的信念熬過寒冬。
投資中所謂的經(jīng)驗,往往只有放在足夠長的歷史長河中才能經(jīng)得起檢驗。自1989年買入首只股票深安達算起,胡偉濤已有30年投資經(jīng)驗,特別是最近十多年,他一直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堅定價值投資者。
小編近期與胡偉濤進行了深入對話,發(fā)現(xiàn)他的投資經(jīng)驗也回答了許多長線投資者均可能碰到的困惑:比如要不要擇時,要不要止損,在股票的貴與好之間如何進行選擇,黑天鵝來臨時該如何辦等等。
胡偉濤正是在這些問題上想得明白,并且徹底貫徹在行動中,知行合一,才能在在過去的十二年時間中經(jīng)受住多重考驗,堅定持有核心資產(chǎn)。
以下是其投資思想實錄,以饗讀者。
(一)股票是長期回報最高的資產(chǎn)類別
既然股票是長期回報最高的資產(chǎn)類別,我們就應(yīng)該把更多的資金,盡量長的時間放在股市里。在股市低迷的時候,很多投資人期望通過持有現(xiàn)金、黃金或者債券來回避股市波動,這是不理性的,并且很可能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無論歐美也好,日本也好,還是中國市場,股市都是長期回報最好的一類資產(chǎn)。既然想明白了,問題就簡單了,不會因為判斷短期市場不好,自作聰明,進進出出,因為現(xiàn)金明擺著是收益率最低的一類資產(chǎn)。除非整個市場系統(tǒng)風險很高,以及潛在的收益率很低了,估值也已經(jīng)沒有什么吸引力了,我們才會考慮倉位控制。
萬利富達自2008年之后始終是滿倉狀態(tài)。原因很簡單,這十年A股都處于熊市中,系統(tǒng)估值自然不高,比較容易找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品種。
美國沃頓商學院杰米·西格爾教授所統(tǒng)計的1802年至2012年美國市場的數(shù)據(jù)也顯示:在210 年間,一個充分分散的股票投資組合的年均真實收益率是 6.6%,長期政府債券的年均真實收益率為 3.6%,短期債券的年均收益率為 2.7%。黃金的年均收益率只有 0.7%,美元的購買力則年均下降 1.4%!
我不會過分關(guān)注:圖表怎么樣了,宏觀事件又怎樣了。我們更多的是自下而上地去尋找好的標的、好的公司,當優(yōu)質(zhì)公司的估值處在合理范疇,我們就會考慮買入。
(二)設(shè)定合理的預期收益率
對期望收益率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預期。A股市場中,很多投資者對于一年賺不到50%的品種是沒有興趣的,結(jié)果只能去博了,但這種投資的確定性就不高。
其實如何設(shè)立合理預期也可以看作是對自己如何定位,期望很高收益的投資者都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而我總把自己定位成市場中最不聰明、運氣最差的一類人。所以我要求不高,年化有10%~15%的收益率就非常滿意了,關(guān)鍵是要賺最穩(wěn)妥、最有把握的錢。
貝索斯曾問過巴菲特:“你的投資體系那么簡單,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別人不做和你一樣的事情?!卑头铺鼗卮鹫f:“因為沒有人愿意慢慢變富”。
巴菲特所說的“慢”,到底該如何來衡量,A股眾多長期價值投資者已經(jīng)身體力行給出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
(三)自由現(xiàn)金流多且長命的公司值得長期持有
萬利富達2007年首期產(chǎn)品,持有十年以上的標的占半倉,在港股持有維他奶,在A股持有貴州茅臺,持有期均在十年以上。這兩個公司均是教科書般的巴氏投資標的,符合好股票的標準。
一個公司的股價長期來講是稱重器,短期是所謂的投票機。稱重器按什么來稱,與內(nèi)在價值有關(guān)。內(nèi)在價值是整個生命周期里自由現(xiàn)金流的貼現(xiàn),這是標準答案。但要去算還是很難的,因為不能精準地知道這個公司生命周期是一百年還是五十年,每年自由現(xiàn)金流也很難精準測算。
盡管如此,這個概念對于投資者來說依然非常重要。那就是,希望所投資的公司是長命的公司,生命力強的公司比生命力弱的公司一定更有價值;自由現(xiàn)金流多的公司比自由現(xiàn)金流少的公司更有投資價值,用通俗的說法就是低投入高產(chǎn)出類公司更有價值。
我買維他奶的時候,這家公司已經(jīng)有超過70年的歷史,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有超過80年的歷史。這就是巴菲特所說的,具有長期穩(wěn)定的經(jīng)營史,業(yè)務(wù)簡單易懂。
維他奶的現(xiàn)金流極其充沛,大概五六年前,它的分紅率幾乎百分之百。除了百分之六十的法定分紅,還經(jīng)常派百分之四十的特別息。這五六年以來因為要發(fā)展大陸市場,需要建新產(chǎn)能,特別息不派了,但還是保持著百分之六十的法定分紅。它的現(xiàn)金流太好了,在沒有增加負債的情況下,就把新產(chǎn)能建起來,支撐起大半個中國市場。
我買維他奶的時候,維他奶在香港及海外的銷售占比是百分之八十,今天大陸市場的銷售占比已經(jīng)超過百分之六十了。巴菲特買可口可樂,是在可口可樂漲過百倍才開始買的,因為可口可樂正從一個美國公司變成世界公司。維他奶則是將市場從香港擴展到大陸。十年了,這個邏輯一直在持續(xù)。
貴州茅臺上市之后僅首發(fā)募資22億元錢,此后沒有再募集過,但分紅已是其上市融資額的34倍,這幾年貴州茅臺擴產(chǎn)能從三萬多噸到五萬多噸,保證了未來十年的增長,但所投入的資金規(guī)模也不過是其一年的利潤,未來十年貴州茅臺都不用太多資本開支。
我們投資組合中,持有十年以上的標的,現(xiàn)在成本早已極低,靠的就是自由現(xiàn)金流多和長命兩條。
(四)在能力圈范圍內(nèi)投資
投資最終是機會成本的問題,一定要在你的能力范圍內(nèi),找到既確定又回報高的投資標的。
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我們會考慮4個M:
第一個M就是meaning,就是這個公司對你有沒有意義。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你能不能理解;二是即使你能理解,你對這種生意有沒有興趣。
第二個M就是moat,所謂的護城河,按我們俗語說的,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第三個M其實就是margin of safety(安全邊際),再好的東西也不能太貴,在價格上、估值上有一些安全墊。
第四個M也就是management,包括人、管理、公司文化等等。
市場上很多人對可能性看得很重,對于有可能快速翻倍,或者未來可能漲五倍的標的,就很有興趣,但是這其中,很多人并沒有考慮其確定性究竟如何。
如果確定性很高,讓自己很踏實,回報又能滿足你的回報率要求,就是好的投資標的。但如果有一樣東西,你感覺不踏實,再好的東西你也掙不到這個錢。
在老的標的和新的標的之間,如果新的標的沒有特別明顯的優(yōu)勢的話,老朋友好過新的。畢竟了解和知根知底,不要隨便為了交新朋友,拋棄老朋友。我們組合里的標的都是經(jīng)過長期緊密跟蹤的,一旦有什么風險能比較容易察覺。對于新的標的,投資人的資訊不一定很全,理解也不一定深入,那么,就有可能會踩雷。
有人說“不要跟股票談戀愛”。但我的想法是,如果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為什么不能白頭到老?如果不想深入研究,了解不深的話,當然要小心。真正做投資,需要很透徹的研究,這樣才能對未來看得比較清楚。
俗話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止損的是師爺,”我很早就給這句股諺再加了一句,“買了可以永遠不賣的是祖師爺?!?/span>
如果有好公司我更希望能拿一輩子,我會緊密跟蹤持有標的,但有兩個前提:好公司、好價格。
(五)好比貴還重要
業(yè)績和估值是投資的兩個重要方面,很多好的股票同時估值也很高,如何處理好與貴的關(guān)系,也曾經(jīng)困擾過我。
我在很多年前一直想買入恒瑞醫(yī)藥,但在長達五六年的時間中,都沒有機會買入,因為恒瑞醫(yī)藥低迷時也有三十多倍的估值,市場火爆時可以達到七十多倍估值。
但這幾年想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好比貴更重要。當想明白了好比貴更重要時,就沒有再錯過海天味業(yè)—海天味業(yè)剛一上市,我們就毫不猶豫地買入了。
對于少數(shù)特別優(yōu)質(zhì)的企業(yè),如果我們看得足夠遠,就不貴了。貴與不貴,過去我一般是看五年,現(xiàn)在往十年看,甚至再看遠點,努力提高自己對公司研究理解的穿透力。
貴還是便宜,與投資人的眼光和能力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往往很多人認為貴的不一定真的貴,認為便宜的不見得一定便宜。有些時候,我們認為貴的,可能是因為能力看不到那么遠,也可能是因為期望收益率太高了。
回到目前的A股市場,無論從絕對還是相對的估值來看,A股的估值都處于有吸引力的位置。從相對的角度看,滬深300的估值中位以前經(jīng)常三四十倍,現(xiàn)在十二三倍,美國市場的平均估值水平目前是二十三四倍。
再從無風險利率來看,十年期國債是百分之三點多,倒數(shù)看三十倍左右估值是合理的,股市的風險性高于國債,打個六折也是十八倍多。所以,從絕對估值的角度看,A股也不貴。
現(xiàn)在市場監(jiān)管比較嚴格,很多股票的漲跌不脫離基本面,快一點,慢一點,都是圍繞基本面,這是可持續(xù)的,市場越來越規(guī)范,外資、養(yǎng)老、社保和保險這種重視基本面投資的機構(gòu)越來越占主導,慢牛概率越來越大。
橫比豎比,都便宜了,從無風險利率來看,回報也很有吸引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我輕倉,我做不到。很多外國的股票,為什么可以漲十年二十年。未來我們A股中的好股票也可能會復制這種30度角的向上走勢。
(六)黑天鵝來臨提供重大收益機會
黑天鵝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重大收益機會。這也符合巴菲特說的:當天上下金子的時候,你應(yīng)該用桶來接,而不是用針尖來接。
2012年和2013年,貴州茅臺先后遭遇了塑化劑和限制“三公”消費等事件的打擊,股價從最高260元一路跌至120元(注:不復權(quán)的股價)。我們在貴州茅臺跌到180元就開始分批抄底。
一定要對自己所持有的投資標的有比別人更深入的理解,危機來的時候你才能知道真正是危還是機。
當黑天鵝光顧貴州茅臺、伊利股份和雙匯發(fā)展時,我們因為很早就跟蹤過它們,相對了解一些,所以我覺得危中更多是機,都是選擇了在危機來的時候加倉。茅臺的持倉一度超過產(chǎn)品總倉位的三成。
我們從180元開始買,到股價見底經(jīng)歷過大半年時間,跌到118元之后還反復震蕩,不是一下子就升起來了,在這樣的過程中,抗壓能力要很強。
(七)止損,僅停留在術(shù)的層面
當大波動來臨時,要不要先止損?這在投資者當中有著重大的分歧,比如2018年一波20%多的波動,已經(jīng)嚇跑許多號稱長線的資金。
巴菲特曾經(jīng)說過,第一不能虧損,第二不能虧損,第三是記住前兩條。但巴菲特同時又說,如果不能經(jīng)受住50%的波動,就不應(yīng)該投資股市。到底應(yīng)該如何理解風險與波動之間的關(guān)系,波動是風險嗎,要不要止損?
其實波動不是風險。風險有兩種,一種是本金的永久損失的風險,一種是回報不足的風險。
本金永久損失是真的虧了,真虧可能是因為自己選擇的投資標的有問題,或者采用了杠桿。就好比坐飛機時碰到氣流顛簸不是風險,掉下來是風險,永遠去不了目的地才是風險。
有些波動是沒法止損的,比如在2001年“9﹒11”發(fā)生時和2003年遭遇非典時,很多港股都是一個禮拜內(nèi)不見了百分之五十。所以很多人所說的止損,是止不了的。但半年后這些個股就再創(chuàng)新高了。
承受一定的波動是投資股市必然的心理準備,這個本身就是股市的特性,股市不是固收,股市的特點是波動,如果一點波動都承受不了,不適合做投資。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美國次貸危機時,我們也有波動,但后來又怎么樣了呢?當你滿倉經(jīng)歷過這些之后,最終站起來,總的收益依然是非常好。
只要所投資的股票基本面扎實,且在合理估值范疇內(nèi),最終的結(jié)果是不會差到那里去??梢韵胂笙拢緛砗侠韮r格是1元的好股票,現(xiàn)在到了8毛,你應(yīng)該在8毛止損賣掉還是買入更多?值1元的東西到了8毛是物超所值,要讓我賣掉這個東西是沒有道理。
止損是術(shù)的層面打轉(zhuǎn),但真正優(yōu)秀的投資者更應(yīng)該專注道的層面。道的層面包括對公司精挑細選,精益求精、構(gòu)建更穩(wěn)健的投資組合,用閑錢買股票等等。好多投資者把杠桿放得極大,亂買投資標的,想在出現(xiàn)問題時進行止損,這是止不住的。
趨勢投資者的止損和價值投資者的止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更需要考慮的是風險控制。風險控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挑選好的公司,比如不懂不做,堅守能力圈,這些比單純的“止損不止損”更為重要。
2015年的大起大落,2016年的熔斷,2018年的大波動中,我們都是重倉滿倉但收益也不錯。
(八)不擔心抱團也不擔心市場太冷
價值投資玩的是共贏游戲,共贏的游戲不應(yīng)該有對手盤,所以我們還是應(yīng)該回歸投資最根本的東西:公司的質(zhì)地和它的估值。
如果公司的質(zhì)地和估值都沒有問題,管你誰進,管你誰出,管你誰做空,這些都不重要。至于抱團,抱就抱了,最聰明的人和最聰明的資金抱在一起,那又怎么樣?關(guān)鍵是抱得有理,如果抱得沒理的話,哪怕人再多,就算抱的再緊,也會繼續(xù)冷下去。
我從來不擔心機構(gòu)抱團,也不擔心流動性稀少,唯一關(guān)注的是能否找到好企業(yè),能否用好的價格去擁有它。
只要能找到好企業(yè),價格有吸引力,我不管誰買,也不會考慮年尾、落袋等擾動事項,這些我不關(guān)心,盡管有人會擔心波動,擔心交易擁擠,擔心他人的不理性會帶來傷害,但即使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也不會過分憂慮。
2009年,我在港股買同仁堂的時候,當時流動性也不好,甚至有時一個禮拜的成交量都是我買的。但真正的好公司,我是打算做它股東的,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愿意長期持有它的。
(九)獨立思考才能不被誘惑
經(jīng)過自己獨立思考之后,我認準的東西,一般的人很難改變我的看法,所以,一般的誘惑很難誘把我?guī)У讲砺飞?。市場上,有些人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其實這還是認知的問題。
當有人征詢我對某只股票的意見時,我其實想說的是,如果你心中沒有數(shù),就不該做。投資人應(yīng)該照鏡子,如果自己給不了答案的話,就不做,我就認這些道理。
很多投資人經(jīng)常越界,就是容易被誘惑,舍不得那些不屬于你的機會,這也包含很多舍得哲學,本來不屬于你的投資機會,你不應(yīng)該也想去擁有。每個人能力有限,不可能擁有所有的投資機會。
投資人要少受傷害,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守拙,聰明人喜歡挑戰(zhàn)高難度,能跳3米,他非要挑戰(zhàn)七米,這就容易出錯。
我相信便宜的好東西一定會上漲,相信再黑的夜也有亮的時候,投資上升到信仰才能堅守。經(jīng)歷過股市至暗時刻——這才是我最大的財富,這點也是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深意。
想要了解更多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