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當(dāng)中,有這么一群怪異的人,言語內(nèi)內(nèi)外外都帶著抬杠的意思在里面,不論事情的對與錯,反正就是要抬杠。不管人家怎么說,先反駁挑刺再說,純粹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通過這樣的交流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感。這樣的人用我們現(xiàn)在的流行話講,那就是“杠精”。與喜歡“杠精”的人講話是一件非常憤怒的事情,因為你無時不刻都想著要把他干死,其實喜歡杠精的人不僅僅只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經(jīng)常碰見,在古代也是有這樣的人的。那么史料記載中最早杠精的人是誰呢?最后結(jié)局是怎樣的?
對于杠精的人,他們并不會在意事情的對與錯,也不會在意是否得到了真知,他們的最終目的就只有一個“我要贏”。甚至這種怪異的思想在整個平和交流中也會莫名的出現(xiàn)“杠精”,不管怎樣,我就是要贏,讓人感覺莫名其妙的。
杠精這種物種可以說是一種性格堪稱怪異的物種了,不管自己好不好受,但絕對是不會讓其他人好受的神奇物種。在我國史料中記載著最早杠精的人出現(xiàn)在公元前545年至前501年,一位來自河南新鄭的人,名字叫做鄧析,當(dāng)年是鄭國的大夫,春秋晚期的一位思想家,同時也是“名辨之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這個人可以說是最早杠精的人了,而且還被說成了中國律師這個行業(yè)的“祖師爺”。
在著名著作《呂氏春秋》中有講過這樣一個關(guān)于他的事情。說是當(dāng)年有一天,洧水發(fā)了洪澇,把鄭國一戶富貴人家中的一個人給淹死了,后來尸體被漁民撈了上來。當(dāng)這家富貴人家要去找漁民贖回尸體的時候,漁民的要價太過于昂貴,這家富貴人家就不接受。當(dāng)時沒辦法之下,這家富貴人家就找到了鄧析,想讓鄧析幫忙出出主意想想辦法。然而鄧析卻說:“不用著急,除了你們家之外,他還會賣給誰呢?”后開這個撈尸體的漁民也是等的不耐煩了,同樣也是找了鄧析,然而鄧析卻說:“不用著急,那家人不從你這里買尸體,還能從哪里買呢?”結(jié)果就是等到尸體都爛沒了也沒人處理。
之后這位老兄成為了杠精人心中的祖師爺,后來在鄭國的時候,他還專門給鄭國人打官司,我們來看看他做的事情。人家?guī)兔Υ蚬偎臼斟X,這人很奇怪,給人打官司非要人家身上穿的衣服或褲子。小案子要人家的衣服,大案子就要人家的褲子作為報酬,給錢還不收。在教人的時候也是的,明明一看就知道是錯的事情,非要找一些歪理來說他是對的。明明是對的,就非要找各種理由說他是錯的。他把自己的杠精技巧是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只要人家想打贏官司,不管對與錯,直接杠精杠到贏。如果他想讓誰身敗名裂,那他就天天懟著那個人杠精,杠的人家無話可說,怒火中燒。
由于鄧析的身份是鄭國的重臣,但是由于他舉手投足直接都帶著杠精,最終弄得鄭國是“是非不分”。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終于是惹得人家鄭國執(zhí)政大夫?qū)λ呀?jīng)是忍無可忍了,最后愣是一刀子把鄧析給怒斬了??梢?,在古時候,遇到搞不定的杠精,最爽快的就是一刀子給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