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宋朝廟號這么奇怪,為什么趙構(gòu)廟號這么普通—淺析宋高宗廟號之爭
趙構(gòu)的高宗廟號是高了還是低了? (單選)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八十一歲的太上皇趙構(gòu)駕崩,因為趙構(gòu)生前有挽大廈于狂瀾,建立南宋的大功,所以當(dāng)時有大臣想給趙構(gòu)上"世祖"的廟號,但是被朝廷禮官以趙構(gòu)的父親宋徽宗只是"宗",如果兒子稱"祖",父子二人在宗廟的牌位放到一塊會很尷尬,給擋了回去。

既然當(dāng)不成"世祖"了,那就還是叫"宋x宗"吧,經(jīng)過討論討論再討論,大宋朝廷給趙構(gòu)上廟號"高宗",從此后人就親切稱其為宋高宗。

宋高宗有再造大宋之功,為什么不能稱世祖皇帝

宋高宗劇照

一、特立獨行的宋朝廟號選字

"高宗"這個應(yīng)該來說是廟號里面比較好的,但是卻感覺很奇怪,為啥奇怪呢?讓我們看看宋朝其他皇帝的廟號,除了宋太祖、宋太宗,這兩種廟號是幾乎每朝都有的之外,剩下的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端宗,看出問題來了吧,宋朝的廟號,都是很神奇的存在,即宋朝廟號的取字都是別的朝代不常用的字,甚至像真宗、徽宗、度宗等都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廟號,除了宋朝,沒有其他朝代使用過,其他的像仁宗、英宗、神宗、孝宗這幾個雖然有朝代使用,但是都是在宋朝之后的元明清三代,可以說是繼承的宋朝。

《大宋提刑官》中的皇帝就是宋理宗

宋朝的廟號之所以如此奇怪,那就要從廟號的選字談起了。廟號這種東西,一開始并不是每個皇帝都能享有的,只有有大功大德的帝王才能享用,一個王朝可能每個皇帝都有謚號,但是只有那么幾個特別厲害的皇帝才能有廟號。所以廟號這個東西比較有稀缺性,事實上一開始的廟號只有四種,即"太高世中"。

創(chuàng)基立業(yè)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biāo)準(zhǔn),給予祖或宗的稱號。這就是最早的廟號,可以看出廟號的選字并不參照謚法,因為"太高世中"都不是謚號用的字,所以廟號和謚號一開始是兩套標(biāo)準(zhǔn)。

但是到了王莽這邊壞了,王莽這個人喜歡標(biāo)新立異,尊漢元帝廟號高宗、漢成帝號統(tǒng)宗、漢平帝號元宗,開了宗號的濫觴。于是東漢時期,漢和帝號穆宗、安帝號恭宗、順帝號敬宗、桓帝號威宗,宗的質(zhì)量嚴(yán)重開始下降。到了曹魏,一開始的三位皇帝曹操(太祖)、曹丕(高祖)、曹睿(烈祖)全是"祖",就連"祖號"都玩壞了。從此廟號泛濫,南北朝時期,蕞爾小國的開國之君,無不是太祖、高祖,后續(xù)之君但凡不亡國的全能被尊為"宗",到了隋唐幾乎每位皇帝都擁有了廟號,而也就是從唐朝,皇帝的謚號不斷加長,比如唐高宗謚號"天皇大帝",唐玄宗謚號"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后世就多用廟號來稱呼這些皇帝了。

曹魏三祖玩壞廟號

廟號的泛濫導(dǎo)致了一個問題,因為一開始的廟號"太高世中"就四個字,祖、宗全加上不過夠八個皇帝用,事實上壓根沒"中祖"這種廟號,廟號太少不夠用怎么辦,那就只能造新的廟號了,但是不能瞎造啊,再說廟號都是給有大功大德的君主,必須用榮譽十足的字啊,哪能想到那么多好字啊。不怕,王朝的禮官們思來想去,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直接引用謚法里面的字,謚法里面有現(xiàn)成的解釋,也就不用再多加解釋了,當(dāng)然前提是謚法里面的好字,個別哀宗、思宗除外。

因此我們看到元宗(謚法:主義行德曰元)、穆宗(謚法:布德執(zhí)義曰穆)、文宗(謚法:經(jīng)緯天地曰文)、武宗(謚法:克定禍亂曰武)、昭宗(謚法:容儀恭美曰)、敬宗(謚法:夙夜警戒曰敬)、烈祖(謚法:秉德尊業(yè)曰烈)等等等等,幾乎全是從謚法里面照搬過來的。

漢元帝廟號高宗(后被剝奪)

但是到了宋朝這一現(xiàn)象發(fā)生了變化,像"真(宗)"、"仁(宗)"、"理(宗)"、"度(宗)"等等,這些字都是謚法里面所沒有的字。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有這么幾點,首先,廟號最開始數(shù)量很少,直到魏晉南北朝才開始多起來,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國家大都短命,因而那時期創(chuàng)立的廟號未免被認為不祥,因此后世用的很少,但那些短命國家卻幾乎把謚法里的字用了一個遍;第二,宋朝刻意在廟號上不與唐朝重復(fù),其實唐朝開始廟號的選取已經(jīng)不太從謚字中取用了,宋朝只是更進一步;第三,廟號本意并無褒貶,但宋朝文官群體勢大,形成評議君王的風(fēng)氣,便大量引入古書中的含義自創(chuàng)廟號,這一點尤其重要

舉幾個例子,"仁宗"取自"仁者圣人"、"英宗"取自"三代之英"、"神宗"取自"文祖神宗"、"哲宗"取自"世有哲王";"徽宗"的"徽"字,古意有繩索、束縛的意思,"欽宗"的"欽"字,古意是打哈欠,引申有嘆息之意,暗合這二位被擄走的命運;"真宗"好道教,"理宗"更不必說,大力推崇理學(xué)。這些廟號的選取,參考了《尚書》、《論語》、《周禮》、《易經(jīng)》等諸多古書,其意有褒有貶。

宋徽宗劇照

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表明,宋朝的廟號其實相比其他朝代更加貼切對皇帝一生的評價,這是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宋朝所獨有的。因此即使趙構(gòu)最后被上了"高宗"的廟號,乍一看,這個"高宗"是老牌廟號,最開始的時候就有了,很明顯嘛,功高者曰"高",就是這個意思嗎。但是要是這么簡單那就太小瞧宋朝的大臣們了,作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其廟號怎么會沒有深刻的含義在里面呢?因此,"高宗"這個廟號看著簡單實際上不簡單。

宋金對峙

二、宋高宗廟號之爭

1.圣宗、堯宗之爭

一開始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監(jiān)察御史吳博古和黃謙這三個人認為趙構(gòu)有重建大宋之功,又與金議和換來數(shù)十年和平,雖然不能稱"祖",但是必須為太上皇稱"宗"選一個十分好的字,于是三人建議取廟號"圣宗",圣出自《逸周書》:"稱善賦簡曰圣,敬賓厚禮曰圣。"以示大行太上皇乃是有大德之人。

但是這個提議很快被權(quán)(代理)兵部侍郎林栗否決了,林栗認為"圣"這么好的字應(yīng)該放在謚號里,比如"圣神光孝"連用,因此他建議廟號該上為"堯宗"。宋孝宗一時難以決斷,所以召集群臣商討,商討的結(jié)果就是這兩項提議都被否決了。

大臣們首先認為,"圣宗"已經(jīng)被遼國皇帝耶律隆緒用過了,咱們再用不是拾人牙慧嘛,不可不可。再說"堯宗","堯"本來是唐堯的名字,用這個來做廟號不太好吧,再說金國曾經(jīng)有個大將就叫完顏宗堯,他"宗堯",咱們"堯宗",怎么聽怎么變扭,所以也別用了吧。

2.光宗

宋孝宗表示既然這個不能用,那個不能用,那你們總得給太上皇選一個吧。大臣表示我們已經(jīng)商量出兩個備選方案——"高宗"和"光宗",皇上您選一個吧。但是這時林栗還是不服,堅持上奏請用"堯宗",而反對的人還是以跟那個完顏宗堯的名字重合,況且完顏宗堯還是金國胡人,咱們跟金國那可是苦大仇深啊,不可取不可取,要避諱一下。

這時太常少卿尤袤出來打圓場,他表示避諱這種事情,其實不重要,像曹操、朱溫這種篡權(quán)奪位的用過的"太祖"我們宋太祖皇帝都不嫌棄避諱,就說明這種事情早就無所謂了,但是堯是古代君主的稱號不能拿來單獨做廟號,所以林栗你就別再堅持了。

“光宗”的廟號后來為南宋第三代皇帝所有

尤袤認為"光宗"本來是可以的,因為五胡十六國時期漢趙皇帝劉聰、五代十國時期南吳皇帝楊渥都考慮過這個廟號,這兩位皇帝與咱們太上皇趙構(gòu)很像,雖然都不是國家的建立者,但都對國家的發(fā)展存亡有過很大影響(不一定都是好的),所以"光宗"可用,但是"光宗"讀起來不夠威風(fēng),而且"光"這個字好多人名字里都有,比如趙光義、趙光美啊。

3.藝宗、大宗之辯

因此尤袤建議用宋太祖的別稱"宋藝祖"中的"藝"字,為趙構(gòu)上廟號"宋藝宗"。這里簡單說一下,"藝"這個字呢有"多才多藝"的意思,不少朝代都喜歡用其作為開國之君"高祖"、"太祖"的別稱,以表示敬意、崇拜,因為但凡開國皇帝多是多才多藝的。宋孝宗聽了這個提議感覺蠻有意思的,就讓大臣們商量商量。

大臣們商量之后,認為還是不行,因為"藝"這個字可以跟"文"字連用,表示"藝文"這個意思雖然好,但是還有什么才藝妓也有這個字,所以這個字可好可壞,叫成"藝祖"還好聽點,"藝宗"就讓人有點硌應(yīng)了。宋孝宗聽了表示火氣很大,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們倒是說個行的啊。

清朝乾隆廟號高宗

看到皇帝急了,手下有大臣不緊不慢的表示,稟告陛下,我們合計了一下,已經(jīng)找到了天下最美而且還沒有人用過的廟號——"大宗",一定能給足太上皇面子。謚法有言,"則天法堯曰大",孫權(quán)死后就曾被冠以"大帝"這一謚號。但是這個提議一出來就獲得一陣唏噓,這個"大"字啊聽著太變扭,有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之嫌,而且從宗法上來講,"太"跟"大"是通假字,大宋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太祖"、"太宗"了,再來個"大宗",以后是不是還得有"大祖"啊,所以沒有遲疑,這個提議就被否決了。

宋高宗御容

4.商高宗——宋高宗

于是又發(fā)回重審,主管禮儀的禮部和太常寺這次所有官員集體出動,經(jīng)過徹夜的討論,終于有了個定義。他們表示"高宗"是最適合的,為什么呢,原因有二。第一,功高者曰"高","高宗"可以顯示趙構(gòu)是有大功大德;第二,宋朝的國號為什么要叫"宋",因為趙匡胤建國的時候是歸德軍節(jié)度使,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這里曾經(jīng)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宋國國都,所以趙匡胤以龍興之地的宋州取國號為"大宋",那這又跟"高宗"有什么關(guān)系呢,大有關(guān)系,宋國是商朝遺民的后代,所以宋襄公曾說"寡人雖亡國之余",就是表示他是商朝的后代,而廟號就是商朝最先開始使用的,早前的夏朝是沒有廟號的,商朝的廟號有"太高世中"四種,為什么獨獨要建議使用"高宗"呢,因為商王武丁的廟號就是"高宗",武丁有中興商朝之大功,而趙構(gòu)后來是在商丘這個地方登基為帝的,簡直太巧合了。所以用"高宗"這個廟號,既與大宋發(fā)跡中興在商丘的巧合相符合,又有前例商高宗武丁可以追尋。

商高宗武丁

其他眾人包括宋孝宗聽了以后都覺得有理有據(jù),簡直太完美了。因此直到今天仍稱呼趙構(gòu)為"宋高宗"。

參考資料:《漢書》、《后漢書》、《通典》、《宋史》、《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廟號』高宗:宋高宗趙構(gòu)廟號是怎么確定的?[南宋]
宋高宗趙構(gòu)一生玩弄權(quán)術(shù),活了81歲,為何在56歲時卻堅決退位?
無謂的紛爭——宋高宗死后廟號爭論鬧劇
從宋世祖到宋高宗,趙構(gòu)的廟號幾經(jīng)波折,為何到最后才一錘定音?
此皇帝為岳飛平冤 因羨慕太上皇趙構(gòu)自己也去當(dāng)太上皇
唐高宗、宋高宗均毀譽參半,乾隆的廟號為什么仍定為“高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