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歐陽修形成的“十國”概念,忽略了很多強大勢力,造成后世的盲點

后周時期的形勢圖

“五代十國”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分裂割據時代,被人們視為一種當然的歷史概念。大一統(tǒng)的唐朝,在經歷“安史之亂”的沖擊后,中央朝廷權力衰微,然而并未瓦解,卻在之后的百余年內形成了朝廷與藩鎮(zhèn)共治的特殊政治格局,安史叛亂引發(fā)了唐帝國嚴重的政治危機,但是藩鎮(zhèn)與唐廷卻能達到一種妥協的平衡,期間不乏藩亂與平亂,但是唐祚卻能在這種權力格局的重構中得以延續(xù)。

龐勛之亂和黃巢之禍,才是真正導致唐帝國崩潰的原因。兩場大亂,使得藩鎮(zhèn)勢力在危機中膨脹,并形成區(qū)域割據的集團化力量,最終以藩鎮(zhèn)取代大一統(tǒng)帝國。唐末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出身于黃巢集團的唐末強藩朱溫,強迫唐昭宣帝禪讓。朱氏藩鎮(zhèn)集團從藩鎮(zhèn)轉型升級為朱梁王朝,朱溫集團的權力中心汴州成為梁朝東都汴京。

朱梁雖然獲得唐廷被迫轉讓的名義上的皇統(tǒng)合法性,但是并未能繼承李唐帝國的大一統(tǒng)地位和權勢格局。從實際控制能力看,朱梁王朝不過是一個強藩的國家化,其有效統(tǒng)治區(qū)域僅局限于中原一帶。即便是在北方,終朱梁一朝,割據于河東的沙陀李氏晉王集團始終是朱梁王朝的勁敵。此外,幽州的劉仁恭集團,關中的鳳翔李茂貞,也都保持實質的獨立。遑論那些割據于南方的政權,不論其君主稱帝,還是稱王。

后梁與割據勢力圖

朱梁是一個擁有名義中央王朝地位的區(qū)域性政權,而繼之的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同樣只是藩鎮(zhèn)國家化的產物,也都是區(qū)域性的政權。所謂“五代”,即是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前后相連的北方王朝。

日后取代后周的北宋王朝,最終完成了南北一統(tǒng),雖然未能恢復所謂的“漢唐舊疆”,再現大一統(tǒng)。但是,北宋畢竟實現了華夏文明主體地理空間的統(tǒng)一,終結了唐末以來的割據政治。趙宋政權也是源于五代軍人集團,其合法性來自于后周的“禪讓”。

所以,趙宋立國之后,就必須要確立自朱梁起,至于后周的五個北方朝廷的政治合法性。北宋開寶六年(973年)四月,宋太祖趙匡撤詔令參知政事薛居正監(jiān)修“梁、后唐、晉、漢、周五代史”。開寶七年(973年)成書,即《舊五代史》。北宋政權的建立,起于趙匡胤在后周顯德六年(960年)的陳橋兵變。軍亂兵變是唐末五代政治的常態(tài),也是政權更迭暴力實質的反映。

《舊五代史》

但是,趙氏為了鼓吹北宋皇權源于神授,自然需要證明后周的合法性,才能宣揚宋、周政權禪代的合理性。基于此種原因,繼而又要追溯五代各朝政權建立的合法性。譬如,對于在傳統(tǒng)政治道德看來是弒君篡位的朱溫,《舊五代史》卻將其皇權神圣化,書中記載后梁開平元年(907年)二月,朱溫“家廟棟間有五色芝生焉,狀若芙蓉,紫煙蒙護,數日不散。又,是月,家廟第一室神主上,有五色衣自然而生,識者知梁運之興矣?!背錾泶彪s胡的石敬瑭,又有臣事契丹并稱兒的石敬瑭,最后稱帝建國也被成為“天運使然,非人力也”。

《舊五代史》還承續(xù)了漢儒的“五德終始”的政治神學,稱“昔武王以木德王天下,宇文周亦承木德?!鄙惩雍筇频臏鐕?,《舊五代史》解釋為“土德之將謝故也?!壁w氏逼后周恭帝禪位,也是五德終始的邏輯。《舊五代史》斷代為史,故又稱《梁唐晉漢周書》,五朝帝王皆以“本紀”記載,可見對其正統(tǒng)地位的承認。

然而,五代時期,除了立國中原的五個朝廷之外,中國境內還有很多割據政權。薛居正的《舊五代史》對于這些政權的處理分成了兩類,“僭大號者,立《僭偽傳》;其不僭號而自傳子孫者,立《世襲傳》?!奔磳⒎Q帝建號的割據政權歸入《僭偽列傳》,名義上向中原五代王朝稱臣的割據政權歸入《世襲列傳》。

趙匡胤陳橋兵變

按照是否建國稱帝為判斷標準,其實就是看具體的割據政權對于中原五代王朝的臣服態(tài)度?!杜f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至卷一百三十六,記載了當時割據勢力中稱帝的吳、南唐、閩、(桀)燕、南漢、北漢、前蜀、后蜀之事。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二至卷一百三十三,記載了當時名義上臣屬五代中原王朝的鳳翔李茂貞割據政權、鄜延高氏割據政權、靈州韓氏割據政權、夏州李仁福割據政權、南平高氏割據政權、楚國馬氏割據政權、武平軍劉氏割據政權、武安軍周氏割據政權和兩浙錢氏割據政權事跡。

按照《舊五代史》對于五代之外的割據政權記載,并沒有“十國”的概念。北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儒臣歐陽修開始重新編纂五代歷史,基于對現實政治危機的回應,歐陽修纂史飽含著濃厚的道德主義立場,其修撰內容難免乖離史實。

后世將歐陽修所纂史書稱為《新五代史》,在這部新史以“春秋筆法”來褒善貶惡。對于五代之外的割據政權,歐陽修并未立“僭偽”名目,而是將吳、南唐、前蜀、后蜀、南漢、楚、吳越、閩、南平、東漢(北漢)十個割據政權列為“十國世家”。但是,對于“十國”以外,但是實力也不容小覷的幾個割據勢力,諸如李茂貞、劉守光、李仁福等,統(tǒng)統(tǒng)歸為“雜傳”。

歐陽修

歐陽修并未說明“十國”遴選的標準,事實上,唐末五代的割據政權中,鳳翔李茂貞的歧秦政權、幽州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的桀燕,都是跨州連郡、實力強大的區(qū)域政權。李茂貞雖未稱帝,但是歧秦儼然是擁有獨立權力的王國,割據時間不僅大大超過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各朝,就是與“十國”中的前、后蜀等其他政權相比也毫不遜色。;幽州劉守光更是建國稱帝,建號大燕,改元應天,而且控弦20萬,雄霸河北一時,甚至還發(fā)行有自己的貨幣。相反,僅轄三州之地的高氏南平卻被納入“十國”范疇,其地位實在無法擔當。黨項首領李仁福割據夏州等數州之地,延續(xù)數世,遂為西夏王朝之肇始,也沒有被納入“十國”序列。

歐陽修的《新五代史》開始了后世對于唐宋之間這段紛繁歷史的認知固化模式,即“五代十國”概念。最終確定“十國”概念的是清初的吳任臣。他在編撰的《十國春秋》的序言中說得很清楚:他撰《十國春秋》是“若歐陽五代史附十國世家于末”。

《新五代史》

吳任臣的《十國春秋》仿照了歐陽修《新五代史·十國世家》的編排體例。其中微小的差別僅僅在于個別政權稱謂的變化,他將高季興建立的“南平”稱為“荊南”,把劉旻割據太原的“東漢”之名改為“北漢”,這乃是借鑒了《宋史》的提法,并根據稱謂習慣作出的更改。

歐陽修開始,吳任臣定型的“十國”概念,固化了后世對于那段歷史的認知模式,也形成了所謂“五代十國”的話語。但是,這種認識模式也形成了后世對于那段歷史研究的盲區(qū),譬如對李茂貞、劉守光、李仁福等割據勢力的研究,就相當不足,遑論其他一些規(guī)模更小,并未稱王稱帝的軍政集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細讀五代十國七十年》:讀懂亂世變局
五代十國是五個朝代里有10個國家還是一共有15個國家?
李鴻賓:王朝更替的結構性變化 ——王賡武《五代時期北方中國的權力結構》書后
沙陀部族遷到河東生活之后,受到了地區(qū)社會漢族文化的影響
史家史書之宋薛居正及其《舊五代史》
五代十國的歷史大致進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