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三八回
讀紅品詩詞-137
《螃蟹詠》賞析之一
文/墨吟 筱蕊
詠罷菊花詩十二首,大家又評了一回,復又要了熱蟹來,放在大圓桌上吃了一回。寶玉笑道:“今日持螯賞桂,亦不可無詩,我已吟成,誰還敢作?”說著,便忙洗了手,提筆寫出一首《食螯》,眾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這是寶玉的自嘲詩,嘲笑自己吃螃蟹時的饞相,以博眾姐妹一笑。
首聯(lián)以夸張手法寫自己吃螃蟹的神態(tài):我坐在桂花樹下,聞著清涼的桂香,手持蟹鉗提起蟹來,好不心歡意暢;在螃蟹上澆上醋,撒上姜末,怎不令人食欲發(fā)狂!
“持螯”典出《世說新語》:“左手持蟹螯,右手執(zhí)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贝寺?lián)用了一個“潑”字和一個“擂”字,更凸顯寶玉狂態(tài)也。
頷聯(lián)以螃蟹自比:我本是山中貪吃貪杯的隱士王孫,就跟橫行的螃蟹一樣,腹中無腸,空空如也。
“饕餮王孫”,“饕餮(tāo tiè)”是古代傳說中貪食的猛獸,后用以比喻貪食者?!巴鯇O”指隱士,漢·劉安《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不歸”句,寶玉借用此稱呼自喻。
“橫行公子竟無腸”,語出金·元好問《送蟹與兄》詩句:“橫行公子本無腸,慣耐江湖十月霜?!惫湃艘詾轶π窡o腸胃,故《蟹譜》稱螃蟹為“無腸公子”。其實螃蟹是有腸胃的,蟹殼中有一三角形袋子,即螃蟹之胃,胃的前端有一短管,即螃蟹之食道,食道與口部相連,胃的后端亦有一短管,連接蟹臍中間的管狀物,即螃蟹之腸。
頸聯(lián)進一步嘲笑自己的饞態(tài):人皆說螃蟹性寒,多吃會讓肚子積郁寒氣,但我因為嘴饞,已是無所顧忌;吃完蟹,洗去指尖上的腥味,聞聞還留有饞涎的余香。
尾聯(lián)則是自我解嘲:螃蟹之鮮美,就是為了讓人解饞的;東坡先生也曾說過“自笑平生為口忙”呢。
“坡仙”指蘇東坡,“曾笑一生忙”語出宋·蘇軾《初到黃州》:“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寶玉這首自嘲詩,反映出他不做“祿蠹”,不走仕途經(jīng)濟之路的叛逆性格。他以螃蟹自況,表明自己腹內(nèi)確實沒有拿孔孟之道當敲門磚的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