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一位千古無二的名將,起兵7年,大小戰(zhàn)役70余場,除了最后的垓下之戰(zhàn),楚霸王一生,從無敗績! 他一生的戰(zhàn)績非常顯赫,中國古代歷史中兩次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zhàn)和彭城之戰(zhàn),都是他的杰作??梢赃@么說,要是當時沒有項羽的出現,可能秦朝還能延續(xù)國祚數十年。
巨鹿之戰(zhàn),項羽5萬人對章邯40萬大軍,項羽是九戰(zhàn)九勝!打贏之后,各路諸侯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紛紛拜入項羽賬下。彭城之戰(zhàn),劉邦帶著五十六萬人,趁項羽在攻打齊國的時候偷襲項羽國都彭城。項羽聽到老家被掀了,他急忙帶著3萬騎兵趕回。項羽3萬人對劉邦56萬大軍, 拂曉發(fā)動攻擊,中午的時候結束戰(zhàn)斗。隨后劉邦大敗,在彭城近郊上,斬殺劉邦十幾萬人。接著項羽一路從彭城追到靈璧,項羽軍追擊漢逃兵至靈壁以東的睢水上,再斬殺漢軍十余萬人。劉邦軍逃入睢水,溺死者不計其數,劉邦幾乎全軍覆沒。劉邦最后就帶著十幾個人逃了出去,至此劉邦的56萬大軍灰飛煙滅。那么項羽是如何用3萬人打敗劉邦56萬大軍的呢?
其一,劉邦驕傲自縱,輕敵而不以為備。在劉邦進入彭城后,自以為項羽再勇猛也一時半會打不回來,所以他整日和眾諸侯喝酒慶功,把項羽的財寶美女全都收歸己有。雖然他對項羽的反攻也有準備,但是,項羽沒有在劉邦重兵布防的彭城的北面東面采取軍事行動,而是用大部隊繼續(xù)攻齊國作為迷惑敵人的“正兵”,自己只帶3萬騎兵用“間接路線”從彭城西面的蕭縣偷襲敵方的后翼,隨后漢軍大敗。
其二,項羽所率的三萬精兵均是騎兵,機動性大,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敵軍造成驚惶混亂,然后于亂中取勝。而漢軍雖多,卻是烏合之眾,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眾諸侯聯(lián)軍之兵。眾諸侯都是奔著自己的利益和劉邦一起聯(lián)合攻打的彭城,因此眾諸侯們和劉邦并不一心,有利就進,有害就跑,不能形成統(tǒng)一指揮。所以漢兵雖多卻沒有什么戰(zhàn)斗力,特別是自巨鹿之戰(zhàn)以后,人人都畏懼項羽的楚軍,致聞風喪膽,因此一見楚軍來進攻時,便心存畏懼,不戰(zhàn)而逃,自亂陣腳。
其三,這里不得不佩服項羽是一個軍事奇才,他親率騎兵出其不意的直接進攻劉邦指揮部,咬定指揮部群追猛打。致使劉邦等人只顧逃命,無暇顧及指揮,指揮系統(tǒng)一度陷入癱瘓。漢軍的高級將領都跑了,軍中士兵焉能不亂,就這樣漢軍被楚軍趁亂追殺。由于兩方兵力懸殊太大,就算漢軍戰(zhàn)斗力再差,楚軍都殺不過來。所以項羽采用追趕引誘的辦法,使其到河邊自相殘殺,互相踐踏,最后落水而亡。在楚軍斬殺漢軍56萬大軍中,其中大部分都是自相踐踏和擠殺的,還有就是落入泗水和睢水淹死的,因為入水死的人數也很多,所以也在殺死之列,而楚軍真正斬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此戰(zhàn)最大的敗筆,莫過于項羽未能將劉邦趕盡殺絕。要是項羽能一直追趕把劉邦給滅了,也不至于后來陷入劉邦的奸計,被劉邦給打敗。有人說,項羽殘忍,不得人心,后來才被打敗。試問有哪個君王不殘忍能安定天下,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劉邦只是表面仁慈,比項羽更有遠見,所謂的仁慈,都是深思遠慮的利益關系,內心絕對比項羽殘忍的不是一點半點。項羽只是直來直去,不會繞彎,才會給世人留下殘忍的印象。假如此戰(zhàn)換做劉邦追殺項羽,他絕對不會給項羽任何逃走的機會。假如鴻門宴是劉邦擺給項羽的,他能放過項羽嗎?
老鐵們,你們是如何看待此戰(zhàn)的呢?歡迎留言評論。此觀點僅為本人個人觀點,覺得小編寫的不錯的朋友們,記得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