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在1202年至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一開始的目標其實并非拜占庭帝國,而其最終之所以會對君士坦丁堡發(fā)動進攻,說起來都是錢惹的禍。至于擁有堅固城防的君士坦丁堡為何如此輕易的先后兩次被攻破,則主要源于統(tǒng)治喪失人心、皇子參與進攻和十字軍采取正確攻城方式所致,再加上戰(zhàn)后拜占庭帝國迅速陷入混亂,最終連這個帝國都短暫消亡,自然未能組織起像樣的反撲。
十字軍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是在教皇英諾森三世發(fā)動的,原本計劃是由法蘭西王國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率領,通過進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然后以此為基地,再來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然而,由于一系列的變故,導致這次行動的最終目標變成了君士坦丁堡。
教皇英諾森三世
這次的軍事行動原本計劃募集四萬軍隊,主要由法國和北意大利城邦組成,在汲取了第二次與第三次十字軍的失敗教訓后,他們決定依靠海運和海上補給,而他們選擇的合作對象便是威尼斯人。威尼斯人接到十字軍的訂單后,決定派出槳帆戰(zhàn)艦五十艘、槳帆貨船七十艘、帆船兩百四十艘、平底登陸船一百二十艘、三萬名水手和陸戰(zhàn)隊,用來運送四萬名十字軍、七萬人和五千匹馬的糧草。對于這筆訂單,威尼斯人開出了每年8.5萬馬克的價格,十字軍由于預算不夠,雙方協(xié)商后決定分四次支付,前兩次1.5萬,后兩次2.75萬。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
然而,由于十字軍主帥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在出征前逝世,因此很多大貴族先后表態(tài)退出了這次遠征,這不僅導致十字軍的數(shù)量從原本的四萬人急劇萎縮到了一萬人,而且軍費的萎縮也導致他們根本無力支付高達8.5萬馬克的費用。
在嘗試延長支付期限被拒后,威尼斯總督丹多洛提出了一個計劃,那就是既然錢不夠,便替我們賣命吧,他要求十字軍幫助自己奪取匈牙利的薩拉市,原因是這座城市切斷了威尼斯的南北達爾馬提亞,而且還不時襲擾威尼斯商船。雖然十字軍并不愿意攻打同為基督徒的匈牙利,但面對巨額的債務,他們最終不得不低頭。
十字軍
1202年11月10日,威尼斯艦隊和十字軍對薩拉市發(fā)動了進攻,并最終將其攻占。此后,由于威尼斯總統(tǒng)丹多洛、十字軍統(tǒng)帥孟菲拉特侯爵、神圣羅馬皇帝和拜占庭帝國宮廷斗爭中落敗的流亡王子阿列克謝達成協(xié)議,十字軍的目標最終從埃及變成了君士坦丁堡。而金錢無疑在這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因為拜占庭王子阿列克謝答應十字軍和威尼斯,只要自己奪回東羅馬帝位,那么他愿意付給十字軍二十萬馬克的酬勞。
1203年6月23日,十字軍和威尼斯艦隊抵達君士坦丁堡,面對綿延不絕的提奧多修斯墻和高聳無比的眾多樓塔,十字軍們手足無措。
提奧多修斯墻示意圖
由于威尼斯總督丹多洛因曾與拜占庭帝國有舊怨,他顯然研究過君士坦丁堡的防御漏洞,他認為從提奧多修斯墻正面強攻,顯然是愚蠢的行動,不過再堅固的防御總有其薄弱面。于是,丹多洛建議讓十字軍攻占加拉太半島,解開阻擋金角灣的各種障礙,然后由威尼斯海軍沖入金角灣,最終從君士坦丁堡防御相對薄弱的側面發(fā)動進攻。
7月11日,威尼斯登陸艦橫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將十字軍成功送達了加拉太半島,拜占庭軍隊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慌忙撤退至加拉太南部的加拉太塔要塞。加拉太塔雖然堅固無比,且防御措施嚴密,但在威尼斯艦隊從海上以各式艦載石弓弩炮的攻擊下,最終還是失守了。
后來復建的加拉太塔
攻占加拉太半島后,十字軍切斷了金角灣鐵鎖和水際的阻礙樁,成功打開了金角灣。然后,在孟菲拉特侯爵的建議下,三千五百名十字軍登陸金角灣內側,配合威尼斯艦隊一同向君士坦丁堡發(fā)動進攻。兩面夾攻之下,君士坦丁堡的防御迅速瓦解,最終徹底失守。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拜占庭帝國如此不堪一擊,后世史學家認為有三點原因:一是軍民對于阿列克謝三世的統(tǒng)治已經極為憎惡,再加上主導這次攻防戰(zhàn)的還有拜占庭的阿列克謝王子,這導致城內軍民被分化。二是長期的腐敗和財政的透支,嚴重腐蝕了拜占庭軍隊的士氣,這場攻防戰(zhàn)中表現(xiàn)最出色的竟然是由北歐和俄羅斯維京戰(zhàn)士組成的傭兵集團瓦蘭吉衛(wèi)隊。三是十字軍和威尼斯艦隊采取了正確的進攻方式,導致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并未發(fā)揮多大作用。
威尼斯艦隊進攻方向
7月18日晚,阿列克謝三世將宮中的所有財寶搜刮一空,然后帶著他寵愛的公主愛蕾娜從君士坦丁堡南岸逃到了色雷斯,君士坦丁堡就此宣告陷落。
戰(zhàn)后,阿列克謝王子終于得償所愿,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皇帝,是為阿列克謝四世。然而由于帝國財政已經山窮水盡,前任皇帝又將財寶席卷一空,再加上戰(zhàn)爭的損失,他根本無力支付當初答應的二十萬馬克,只好使出拖字訣,希望能夠賴掉這筆賬。
攻打君士坦丁堡
由于沒有拿到報酬,十字軍只好進駐君士坦丁堡,這一住就是半年,然而由于十字軍的橫行霸道,卻激起了君士坦丁堡市民的激烈反抗。雙方越來越劇烈的沖突,使得阿列克謝四世被夾在中間里外不是人,雖然十字軍最終因民怨撤出了城市,但卻并未能挽回民心。丹多洛總督在發(fā)現(xiàn)君士坦丁堡內部不穩(wěn)之后,則迅速派出自己的獨子拉尼爾,令其返回威尼斯搬來增援艦隊。
始終處于不穩(wěn)氣氛下的君士坦丁堡最終還是發(fā)生了叛亂,1204年1月27日, 拜占庭的強硬派領袖慕特索夫洛派出七艘火船襲擊君士坦丁堡碼頭,趁著威尼斯人與法蘭克人忙於救火之際,發(fā)動政變軟禁皇帝阿列克謝四世與其父艾薩克二世,并最終將其父子殺害,自行宣布登基,成為阿列克謝五世皇帝。
君士坦丁堡
慕特索夫洛的魯莽行動和拜占庭人的背信棄義,徹底激怒了十字軍和威尼斯,在談判破裂之后,雙方決定再度攻打君士坦丁堡,推翻阿列克謝五世的統(tǒng)治,并決定戰(zhàn)后不再由君士坦丁堡自行產生皇帝,而是由十字軍參與推舉新皇,直接對拜占庭實行軍事統(tǒng)治。
阿列克謝五世在汲取前一次失敗的教訓后,在金角灣側沿岸布下大量暗樁,這使得十字軍和威尼斯聯(lián)軍的進攻一度受阻。4月9日,威尼斯總督的兒子拉尼爾帶來了本國的增援艦隊,然后將底登陸艦跟槳帆戰(zhàn)艦以鐵鏈相連后,于4月12日趁著北風發(fā)動了對君士坦丁堡的進攻。
攻打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軍面對急速駛來的艦隊,慌忙之下立即發(fā)射希臘火,卻不想在劇烈的北風之下,希臘火燃起的濃煙和灼熱空氣卻被反吹進了城內,使得守軍立即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而被鐵鏈連在一起的威尼斯艦隊則以極高的速度撞向了城墻,海岸城墻在劇烈的撞擊下轟然倒塌,君士坦丁堡又一次陷入了將被攻破的境地。阿列克謝五世眼看局勢無法挽救,于是在將問題丟給了提奧多雷·拉斯卡利斯后,跟阿列克謝三世一樣潛逃出城,提奧多雷顯然也不想接手這個爛攤子,于是跟著也逃跑了。
4月13日清晨,君士坦丁堡市民推選代表與十字軍交涉投降,然而這次已經不再是投降那么簡單。失去了領導者的拜占庭軍隊迅速崩潰,而積累了大量不滿情緒的十字軍,則失控般的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三天三夜的瘋狂搶掠。
戰(zhàn)爭過后的局勢
最終,在一番陰謀之下,法蘭德斯伯爵鮑德溫被推舉為了新的皇帝,而威尼斯人則出任了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而在大戰(zhàn)過后,威尼斯共和國占據(jù)了東羅馬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包括愛琴海,亞得里亞海沿岸許多港口和克里特島),而十字軍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以及附雅典公國和亞該亞侯國兩個附屬國,延續(xù)近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就此短暫消亡。
直到1261年,拉丁帝國被推翻,東羅馬帝國才得以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