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作家余華以一部《活著》,橫空出世,奠定了他在文壇極高的地位。但余華并不是一名多產(chǎn)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見長,《活著》是余華為數(shù)不多的一部長篇小說,雖然只有25萬字,但好歹在“長篇小說”之列,并且講述了一個讓人震撼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主人公福貴唯一的親人,因吃太多豆子而被撐死。
可這樣的情節(jié),怎么看怎么有些隨意,有讀者認為,余華是為了讓自己的小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才故意把苦根寫死的。以至于在后來電影版的《活著》里,不僅“苦根”活了下來,就連福貴的妻子“家珍”也活了下來,看完雖然少了原著的震撼,但至少給人帶來了希望,于是越來越多的讀者說,苦根的死,是《活著》最大的敗筆!他的離去奪走了福貴的希望,只會讓人覺得壓抑??墒?,“苦根”真的是福貴的希望嗎?
其實未必是這樣吧,事實上,生活從未對福貴仁慈過,就連苦根的出生也是如此。苦根的出生,絕不是好運的開始??喔怀錾?,福貴的女兒彩霞就難產(chǎn)去世了,女婿二喜也在很快就遇難了,一條條的噩運,對于福貴而言,無疑是五雷轟頂,但這命運還是在捉弄了他,他的妻子家珍,在聽到消息后也病情加重,不久撒手人寰,此時福貴只剩下苦根一個親人,但命運的不公已經(jīng)讓福貴沒有了當(dāng)初的活力。從這一點上看,苦根的出生似乎是更大災(zāi)難的開始。
但在福貴看來,這些都和苦根沒有關(guān)系,畢竟他只是個孩子,于是福貴決定好好照顧苦根。只要把孩子養(yǎng)大,他對已經(jīng)離開的人也有了交代,自己也可以安享天年。但命運還是不肯放過他,連日來的雨讓水稻面臨這顆粒無收的風(fēng)險,為了填飽肚子,尤其是為了不讓苦根挨餓,福貴開始一面照顧苦根,一面搶收水稻??刹恍业氖?,也許是苦根從小就沒有吃過什么好東西,最終竟然被豆子給撐死了。
自此以后,福貴買了一頭牛,這是他唯一的寄托了。幸好余華沒有把牛也寫死,福貴在田埂上牽著牛迎著夕陽走向老家的畫面,成了整部小說里唯一的亮色。可牛畢竟不是人,怕是福貴也死去時,身邊連一個“收尸”的人都沒有,余華是不是太狠了可是仔細想想,就算余華沒有把苦根寫死,他和福貴又能活多久呢?福貴已經(jīng)風(fēng)燭殘年,苦根卻還需要人照顧,除了幾畝薄田,他們什么都沒有,任何一場意外,都可能摧毀這對爺孫。余華,只不過是讓這場意外提前到來而已。
苦根的死是整部小說中的一個關(guān)鍵點,他的死比有慶的死更有沖擊力。在小說中每一個人物的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唯獨“苦根”是個例外??蛇@些好名字的人,最后結(jié)局的不好,有好名無好命,這似乎已經(jīng)成了這部小說的“套路”,所以當(dāng)“苦根”這個名字一出現(xiàn),讀者都認為他會長命百歲,況且書中也寫到,苦根能說會道,還會小鐮刀幫福貴割麥子,因此苦根成了讀者的希望,但苦根的離去又打破了“套路”和希望,這就是讀者為什么會對苦根的離去耿耿于懷。
盡管讀者都向往美好的結(jié)局,但從現(xiàn)實來看,苦根是死已經(jīng)是一種必然,并不是余華可以左右的,小說的魅力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