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南才
先看兩個有趣的故事:說有一個偏僻的海島。有一天,一家鞋廠派兩名營銷人員來這里調(diào)查營銷策略?;貋砗?,一個說:“這個島沒人穿鞋,也不知道穿鞋有什么好處,所以沒有市場。”另一個則說:“這個島沒人穿鞋,也不知道穿鞋有什么好處。但往這里推銷鞋子將大有可為。”還有一個海島,正被開發(fā)成新的旅游點,去的人逐漸多起來。島上有人驚呼:“不得了啦,游客們像蝗蟲般吃光了我們的食品,買光了我們的土特產(chǎn)。以后叫我們怎么過?”但有人則說:“不得了啦,游客們喜歡吃我們的東西,買我們的貨物,我們以后可開發(fā)生產(chǎn)、組織貨源。這里很快會興旺起來?!薄?br> 同一個事物,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結(jié)論。島上沒人穿鞋,仿如一張白紙,保守者看到的是無色單調(diào)平庸無奇,開拓者看到的是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游客多了,閉塞者只是驚慌;而開放者卻看到消費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的機會也增多了。視角不同,就形成保守與開拓、閉塞與開放的區(qū)別。
再看兩個有趣的段子:一杯水喝了一半,有人說:“哎呀,只剩下一半了?!庇腥藚s說:“我已經(jīng)享受一半,還有一半可慢慢享受?!泵康街苋?,有人會嘆:“這么快呀?剩下的幾張日歷票很容易給撕光??!”也有人說:“才過了一半,還有一半日子可以好好過?!?/span>
小小的一杯水喝出不同的感受,閑常的一星期過出不同的心情,視角不同,引來悲傷與積極,大相徑庭。魯迅先生有一篇散文叫《過客》,喻在墓地上行走,不同的人有不同視點,有人看到的是地下的墳冢,有人看到的卻是地上的鮮花。
對經(jīng)過艱苦努力所取得的成功,也有不同視角。外國有個哲人說過:“人最悲哀的是兩條,一是想要得到的總得不到,一是想要得到的得到了?!鼻耙粭l符合常理,后一條乍看有點不可理解,但若從深層次的視角來看,就不難理解,那就是有的人把成功僅看成功利目的的實現(xiàn),因而變成了包袱,一旦成功,便變得懈怠沉湎、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把成功看成是經(jīng)驗的積淀、嶄新的起點、前進的動力。
不但對人對事有視角之分,藝術(shù)創(chuàng)作更須具有獨特的視角。觀察大自然景色就最考人的觀察力,而觀察力的深淺往往就表現(xiàn)于視角的獨特上。擅畫者會從墨中分辨五色,從傳統(tǒng)中尋覓創(chuàng)新;善寫者會從微小中看到博大,從點滴中升華思想;探險者會穿越表層探究深藏的奇宮,考古者會從蛛絲馬跡中窺見地寶,攝影者更加會通過構(gòu)圖、色彩、光影等元素,獲得最佳的視角,拍攝具有特色的美照。喜歡文畫的宋徽宗曾經(jīng)以“深山藏古寺”為題考畫畫。“深山”和“古寺”都很美,難在一個“藏”字,不少畫作都絞盡腦汁,有千姿百態(tài)的深山密林,也有各式各樣的古寺,但怎樣體現(xiàn)那個“藏”字?宋徽宗都不滿意。唯獨有一幅并沒有古寺,只有個老和尚在山腳的小溪邊舀水進桶里,準備挑回來,深得宋徽宗贊賞。一來有和尚,深山里就一定有廟;二來連老和尚也得挑水,說明寺廟已破敗。可見,這個視角十分獨特。
不同的視角,折射著不同的處世方式和觀念,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取向、價值觀念、思想水平、性格心態(tài)、經(jīng)歷閱歷、學(xué)習(xí)深淺、知識厚薄等的差異。
最佳的視角不是憑空而得的。想要有敏銳、獨特、開放的眼光,就必須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經(jīng)過不斷學(xué)習(xí)、觀察、實踐、歷練、積累、總結(ji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