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河北南部一個普通小縣曾是延續(xù)361年的“地級市”,其變遷如何?

館陶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和山東省以衛(wèi)運河為界隔河相望。館陶縣今天的面積不大,已進入全國面積最小縣行列,但是在三國至隋朝時期卻曾有過一段長達361年的輝煌時期,是當時州、郡、縣三級行政區(qū)劃中“郡”的治所所在,這個郡叫做“陽平郡”?!翱ぁ弊鳛楣芸h的政區(qū),按照今天的行政區(qū)劃設置相當于地級市。

位于河北南部和山東省交界處的館陶縣

館陶縣在兩漢時均屬于魏郡,在三國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篡漢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黃初二年(221年),把魏郡一分為三,分別是魏郡、陽平郡、廣平郡,其中陽平郡的治所就設在館陶縣。

北朝北齊魏收所著的《魏書·地形志》記載:“陽平郡,魏文帝黃初二年分魏置,治館陶城。”北朝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九:“(館陶)縣即《春秋》所謂冠氏也,魏屬陽平郡治也。”

《魏書》中有關(guān)陽平郡的記載

至于為何要詳細介紹這兩部書中對館陶縣的記載,是因為有些比如修于唐朝的《晉志》和《元和郡縣志》等史書,甚至連清朝、民國的《館陶縣志》中記載陽平郡治在元城縣(今河北大名縣北部),并且說“石趙移陽平郡理此(指館陶縣)”。

《水經(jīng)注》中有關(guān)陽平郡的記載

石趙即十六國時期的后趙,存在于319年至351年之間,如果說陽平郡治于這個期間才遷移到館陶縣,則比《魏志》和《水經(jīng)注》所說的時間要晚了至少100年。但是事實上北魏時的《水經(jīng)注》和北齊時的《魏書》成書時間均早于唐朝時所修的《晉書》、《元和郡縣志》,并且《魏志》和《水經(jīng)注》中均明確記載了陽平郡治就在館陶縣,而《晉志》、《元和郡縣志》卻都沒有明確說明。因此,陽平郡治在哪應該采用距離三國時期最近《魏志》和《水經(jīng)注》的記載才對。

在館陶設陽平郡的時期,恰巧也是我國歷史是最為動蕩、最為混亂的時期,戰(zhàn)火不斷、朝代更迭頻繁,陽平郡雖然一直存在沒有被撤銷過,但是在不同的朝代管轄的范圍也是不同的。本文就從其設置之初到撤銷其歸屬哪個州、管轄多少縣進行詳細捋一下。

三國

三國曹魏(221年——265年),陽平郡屬司隸部。魏文帝黃初二年以魏郡東部置陽平郡,西部置廣平郡,領(lǐng)縣十一:館陶、元城、陽平、樂平、清淵、衛(wèi)、頓丘、繁陽、陰安、東武陽、發(fā)干。

三國曹魏時分魏郡為三個郡:魏郡、陽平郡、廣平郡

西晉

西晉(266年——311年),陽平郡屬司州,領(lǐng)縣七:館陶、元城、清淵、發(fā)干、樂平、陽平、東武陽。

西晉的陽平郡,不過在此圖上標注郡治在元城

后趙

后趙(312年——350年),后漢嘉平二年(312)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建國,承西晉置陽平郡,領(lǐng)縣不變。

冉魏

冉魏(350年——352年),存在時間極短,陽平郡領(lǐng)縣應當不變。

前燕

前燕(353年——370年),元璽二年(353)慕容氏得陽平郡,屬司隸校衛(wèi)。最初和前朝一樣領(lǐng)七縣,后來武陽縣劃歸東郡,元城縣劃歸貴鄉(xiāng)郡。因此到前燕建熙十一年(370年)領(lǐng)五縣:館陶、清淵、發(fā)干、陽平、樂平。

前燕及陽平郡

前秦

前秦(370年——384年),陽平郡屬冀州。前秦建元六年(370年),陽平郡領(lǐng)5縣:館陶、清淵、發(fā)干、陽平、樂平五縣,至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陽平郡領(lǐng)縣不變。

后燕

后燕(384年——395年),陽平郡屬冀州。燕元年(384年)慕容氏破陽平館陶,承前秦置陽平郡,領(lǐng)館陶、清淵、發(fā)干、陽平、樂平五縣,至后燕永康元年(395年),陽平郡領(lǐng)縣當不變。

北魏

北魏(398年——534年),天興元年(398年)陽平郡屬冀州,天興四年(401年)置相州,陽平郡屬相州。初領(lǐng)館陶、清淵、樂平、發(fā)干、陽平等縣,太和二十一年置臨清縣,分樂平復置陽平縣,永安年間置武城縣。

北魏時的相州陽平郡

東魏

東魏(534年——550年),陽平郡屬司州。534年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天平元年(534年)冬東魏遷都于鄴,以魏郡、廣平、陽平、林慮、頓丘、汲郡、黎陽、東郡、濮陽、清河、廣守等郡為皇畿,即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

天平元年(534年),元城縣劃入魏尹,武城縣撤銷。天平二年(535年),分館陶縣置貴鄉(xiāng)縣,并劃入魏尹,復置武城縣。東魏武定年間(543年——550年),陽平郡領(lǐng)8縣:館陶、清淵、樂平、發(fā)干、臨清、武城、武陽、陽平八縣。

北齊

北齊(550年——577年),陽平郡屬司州。北齊時陽平郡管轄范圍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清淵縣由陽平郡劃歸清河郡,撤銷了武陽縣、發(fā)干縣、臨清縣。樂平縣撤銷并入陽平縣,改陽平縣名為樂平縣,武城縣因清河郡有武城而被廢。頓丘郡的衛(wèi)國縣劃歸陽平郡。因此在北齊天保七年(556年)之后,陽平郡僅有3縣:館陶、樂平、衛(wèi)國。

北齊時的陽平郡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陽平郡屬屯州。屯州是以館陶為治所的“州”一級的行政區(qū)劃,據(jù)《周書·靜帝紀》記載:大象二年(580年)八月,移相州于安陽,其鄴城及邑居皆毀廢之。分相州陽平郡置毛州,毛州治館陶。以近屯河為名,因毛、屯二字手寫形近,故當時的官員把屯州認為是毛州,并且因此還留下了“屯毛不分”的成語。屯州領(lǐng)有陽平、武陽二郡,于隋大業(yè)二年(606年)被撤銷。北齊時陽平郡領(lǐng)館陶、樂平、衛(wèi)國三縣,到了北周衛(wèi)國縣劃屬昌樂郡,樂平縣劃入武陽郡,因此北周末年陽平郡僅領(lǐng)館陶一縣。

北周時的毛州、陽平郡、館陶縣同城而治

隋朝

隋朝,陽平郡僅存在了一年,據(jù)《隋志》館陶縣:又有舊陽平郡,開皇初廢。因為隋文帝楊堅有感于在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區(qū)變化混亂,州、郡極多,但管縣卻很少的狀況,把郡一級撤銷,縣直屬于州,僅管轄館陶一縣的陽平郡也就在582年被撤銷,歸屯州管轄,20多年后,屯州也被撤銷,所屬縣歸魏州(后隋煬帝時改州為郡,為武陽郡)。

隋朝的武陽郡

從曹魏黃初二年開始,到隋朝開皇初,以館陶縣為治所的陽平郡共存在361年。自此之后,館陶縣由區(qū)域性的中心城市慢慢沉寂了下來,成為普通一縣。并且其面積也因在漢宣帝于北方分出平恩縣(今河北邱縣),西南方向分出貴鄉(xiāng)縣(今天河北大名縣北部),東部于隋朝隋開皇六年析置冠氏縣(今山東省冠縣)而越來越小,到了1964年其衛(wèi)運河東部的縣域被劃入山東省,館陶縣面積僅有456.3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縣百積排名中列倒數(shù)47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說說冠縣的來歷
河北省一個縣,2000年前建縣,曾屬于山東省!
山東白雀城(堂邑縣)“四行路堂”路家堂沿革地理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