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一直是中學校園里 的敏感話題
早戀,不是洪水猛獸 只是一個適當年齡的孩子 對美好的感情有了懵懂的理解 卯著勁兒阻止孩子的父母們 可能從沒想過 自己也是從青春期過來的 正確看待孩子早戀 引導好孩子 才是真正的“為了孩子好”
前兩天,陳女士正在上初二的兒子突然告訴她:“媽媽,我喜歡上一個女孩,最近很想去跟她表白?!甭牭竭@話,正在做家務的陳女士差點把手里的菜刀掉在地上,但隨后,她很快機智應對,給兒子講了一個故事,兒子暫時“擱淺”了表白的想法。
兒子的班主任也知道了這事,老師把陳女士請到學校,給全班同學開了一次關于“早戀”的班會。陳女士沒想到,她不僅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很多家長對她的做法也很贊賞。
初二兒子交女朋友,媽媽嚇“蒙圈”
說起前幾天發(fā)生的一幕,陳女士至今心有余悸。
當時,陳女士正在做家務,兒子突然告訴她自己耍女朋友了?!拔业母杏X是震驚!真的是沒想到,一下子就蒙圈了?!标惻空f。但經過幾十秒調整后,她輕聲應答了一聲,沒有任何評價,更沒有流露出任何的不好情緒。
陳女士突然意識到,兒子的“早戀問題”應該引起警覺了。怎么談好呢?如果單純地說教,兒子會聽嗎?如果強烈反對,會不會激發(fā)兒子叛逆呢?深思熟慮后,當天晚上,陳女士趁熱打鐵給兒子講了一個故事。
以兒子同學為主角,編了個“早戀”故事
陳女士的兒子有個要好的朋友叫“張洪(化名)”。于是,她把“張洪”作為故事的主人公,給兒子編了一個“悲慘”的早戀故事。
張洪有一幫要好的哥們,平時大家一起打球,一起看電影,一起放學回家。有一天,張洪突然告訴大家,他交了女朋友。之后,張洪和那個女孩子經常在一起,放學一起走,吃飯坐一起,伙伴們叫他打球,他也總是拒絕。好朋友們開始跟張洪開玩笑,說他“重色輕友”。聽到這話,張洪心里不是滋味,于是開始故意避開朋友們。久而久之,好朋友都不和張洪玩了。張洪有些失落,因為他是個喜歡運動,渴望奔跑的人。
陳女士一邊講,一邊跟兒子閑聊,“不知道張洪會不會后悔,過早交女朋友,讓自己的青春少了不少快樂……”
兒子沒有回答,但看得出來若有所思。
陳女士繼續(xù)講張洪的故事:張洪的媽媽不反對,但張洪喜歡的那個女孩的父母不同意她在中學就耍朋友,因為這樣會影響到學業(yè)。女孩聽了父母的話,終止了這段感情。張洪太過沖動,一時急于表白,他和女孩變得尷尬起來。后來,女孩的父母幫她轉了學。本來有個喜歡的女孩可以陪伴度過美好的中學時光,可現(xiàn)在也許再也見不到她了。不知道,張洪會不會后悔?
聽完媽媽的故事,兒子沉默了。過了幾天,他悄悄地告訴媽媽:“現(xiàn)在,我暫時不會去表白了?!?/span>
給青春期孩子提兩個尖銳的問題
班主任對陳女士的做法很贊賞,于是把她請到班上和同學們進行交流。陳女士沒有一本正經地講大道理,而是問了兩個比較極端的問題:哥們兄弟重要還是學習重要,如果哥們得了不治之癥,需要你傾家蕩產,你會嗎?如果你的女朋友腳被卡在鐵軌上,這時火車呼嘯而來,你會陪她一起死嗎?
這兩個問題不僅拷問良心,也直戳孩子們關于“真愛”的認識。
陳女士平和地跟同學們分析,初戀為什么這么神圣呢?“到了青春期,你們會覺得爸爸媽媽越來越不懂我,自己很孤獨,會發(fā)現(xiàn)有個異性伙伴跟自己‘神同步’,有一種合二為一的神圣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兩個人也未必都一樣,可能你喜歡甜的,她喜歡辣的……”
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早戀,千萬不要粗暴反對
重慶市11中學的高級教師李建兵,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他告誡家長,一旦孩子早戀,家長千萬不要反對,家長越反對孩子越要戀愛。家長的正確處理辦法是,先贊同,再教孩子如何戀愛才好。孩子的認識水平提高了,自然就不會早戀了。
南開中學一位老師說,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和父母交流了,說明他們的親子關系非常不錯。在擁有好的親子關系前提下,父親或母親,可以趁這個機會和孩子交流一下關于與異性相處的原則。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簡單粗暴地制止,反而容易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讓他戀愛,他越要戀愛。到了最后,孩子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為了反抗父母而堅持,還是真的因為喜歡對方而堅持這段感情。
對待孩子早戀,堵不如疏
當孩子主動對你談起早戀的事,家長應該感到很欣慰而不是驚慌失措,這表明孩子是信任你的,千萬不要讓這種信任關系中斷。
“與其堵,不如疏?!奔议L應該客觀地看待早戀,這其實不過是青春期一個正常的表現(xiàn)。家長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跟孩子說說自己青春期成長的故事,以過來人的經歷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注意一定是朋友般平等地交談。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當你給對方表白后,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否會對那名同學造成困擾?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彼此尊重、彼此祝福,而不能給對方造成困擾影響其學習生活,引導孩子冷靜對待自己的感情。
那么問題來了
關于早戀,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