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山、通遠橋、城門、城墻、府學遺址、大夫第游
貴州游俠
離開仙人洞,來到了福泉古城的南門橋,也叫通遠橋,建于明永樂年間,橫跨沙河,三孔石拱橋,長28米、寬6、8米,現(xiàn)在是公路橋。過橋有階梯通往南門。橋西面沿河建有廣場及河濱步道。
我們驅車過橋右轉向上,然后左轉來到了南門外,停車后徒步進入南門.
我向在樹下拍照的兩位女學生打聽校內(nèi)是否還有古建筑,他們帶我來到教學樓后面,這里應該是府學的花園,地面上有很大的石料構件,估計是牌坊的部分構件。
石刻階梯
福泉縣名的來源
跟著走了不遠,在福泉山下高高的石階上面就是去年修復的沈萬三墓,因全是新建的,我們草草看了一下就下山了,誰知那位師傅還在路旁等著我們。
來到了西門附近,我們到西門看了一下,只有城門洞及兩側有幾十米的古城墻,已經(jīng)修復了新城墻連接小西門水城,從南門到西門、北門都修復了城墻。
我們登階梯來到城墻上面,走到了小西門旁的山上,這里是原來看守所的所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搬走了。俯瞰了小西門水城的全景,福泉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墻就是這里了。
在古城墻的外面,有一道甕城,后來為了保證城內(nèi)的飲水,又在甕城外面修建了一座水城,把河流包進水城數(shù)百米,在上下游各修建一座三孔石拱橋,在橋中建有鐵柵欄,在橋上建有城墻,上下游都有高高的陡峭階梯連接山上山下,甕城與水城間有幾個石拱門。
在城墻上面繼續(xù)行走,只有部分是古石墻,大部分是新建的,來到了北門,是通往甕安方向的古城門,城墻目前修復至此。
我們在街道上行走,看到路左面已經(jīng)拆掉的臨街房屋后面有一座古建筑,是一座保護完好的四合院,門前是石板鋪設的地面,門上有大夫第字樣,但沒有其他介紹。我的資料中也沒有這個地方。
在門洞內(nèi)向上看,有太極圖案
前行來到了東門,這里是保存最完好的城門了,還有木城樓。
上次我們拍了夜景,這次又拍了一番。
集市中的“理發(fā)角”
沿著已經(jīng)沒有了的東門至南門間古城墻的方向,走到了南門,上車離開了福泉,結束 春節(jié)前的最后一次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