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詩友都讀過《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所選取的詩作,大多具備代表性,這本書也流傳很廣,所選取的詩歌作品,也都是出自唐代那個黃金時代的精品之作。學習詩歌的詩友,先讀這本書,是最好的入門學習材料。而在《唐詩三百首》之中,共有77位詩人的三百多首作品,其中有這樣一首詩,美不勝收,驚艷了千年,它就是《題破山寺后禪院》。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這首詩美在了哪里呢?我們先來細細欣賞一下吧!
初讀這首詩,它寫的是寺后的禪院,此時,早晨的陽光照耀在高聳的樹林當中,一條小路,在竹林深處,雖然被植物掩映,卻時隱時現(xiàn),禪房前后,花木茂盛,看上去,是那般的蒼翠。明媚的陽光和美麗的景物,讓鳥兒都開心起來,暢快地鳴叫著。再把目光投向清幽的潭水,感覺它是那樣的深,那樣的空,卻又讓人靜心。此時,是多么安靜啊,在這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只能聽到鐘聲、和尚擊磬的聲音,越發(fā)顯得無比幽靜。
這首詩,感覺能夠蕩滌人心中的煩躁和浮躁,讓人徹底安靜下來,一切虛浮的表象,一切無奈的現(xiàn)實,一切讓人坐立不安的煩惱和痛苦……都已經(jīng)消散了!當你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是不是馬上就會覺得安靜下來,會摒棄塵世的所有干擾,馬上融入這綠色的海洋之中。太美了,不論是樹木、鳥兒、潭水,還是幽遠的鐘聲,都讓人如同入定一樣,深呼吸幾口山林新鮮的空氣,大腦不再運轉(zhuǎn),進入了一種安靜與祥和的狀態(tài)。
這首詩的構(gòu)思,獨具特色,以“靜”為主,緊緊圍繞主題來寫。尤其是曲徑通幽這一美學意象,非常準確傳神,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記。整首詩,帶給人潔凈空明、心曠神怡的感覺,詩人精心營造了一個萬籟俱靜的環(huán)境,把讀者也放了進去,讓人在無形當中,已經(jīng)完全凈化了靈魂。好的詩歌總是這樣,當你背誦完它之后,就連身心,也會受到感染。
詩友們,您喜歡這首極“美”的詩歌嗎?理由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