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又稱精神疲勞綜合征)屬于神經癥,是以腦和軀體功能衰弱為主的神經癥。
【導讀】辨治神經衰弱的病變證機是陰虛,故選用百合地黃湯;又因病變證機有虛熱內擾,故與黃連阿膠湯合方治之。
徐某,女,19歲。有4年多神經衰弱病史。在多家醫(yī)院診治,曾多次服用中西藥,可病情未能達到有效控制,近因癥狀加重前來診治。
刻診:心悸,失眠(易醒難入睡),頭暈目眩,耳鳴,記憶力減退,腰膝酸痛,盜汗,面部潮熱,皮膚干燥,月經紊亂,大便干結,口咽干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辨為心腎虛熱證,治當滋補心腎、生津潤燥。
給予百合地黃湯與黃連阿膠湯合方加味:
百合14g,生地黃50g,黃連12g,
黃芩6g,白芍6g,雞子黃(待藥液稍涼時兌入)2枚,
阿膠(烊化、沖服)10g,麥門冬15g,五味子12g,
酸棗仁45g,柏子仁10g。
12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3服。
二診:心悸止,大便通暢,以前方12劑。
三診:盜汗減輕,皮膚干燥好轉,前方減生地黃為25g,12劑。
四診:失眠、耳鳴好轉,以前方12劑。
五診:口干咽燥、盜汗基本解除。
之后,以前方治療30余劑,諸癥悉除。隨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據(jù)心悸、失眠辨為心陰虧虛,再根據(jù)耳鳴,腰膝酸痛辮為腎虛,因盜汗辨為虛熱迫津外泄,又因皮膚干燥辨為陰虛不滋、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均為陰虛之征,以此辨為心腎虛熱證。方以百合地黃湯滋補陰津;以蓮連阿膠湯清心熱、育腎陰;加麥門冬滋補陰津,五味子益陰斂陰安神。酸棗仁、柏子仁養(yǎng)心益陰安神。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圖書名稱:王付經方合方辨治疑難雜病(第2版)
圖書作者:王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