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組由基因突變導致小腦、腦干、脊髓退行性變,以進行性運動協(xié)調功能減退、平衡失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遺傳性疾病。最初定義和經(jīng)典類型SCA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因相應基因外顯子(CAG)三核苷酸拷貝數(shù)異常重復擴增產(chǎn)生多谷氨酰胺所致。后來也發(fā)現(xiàn)了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連鎖遺傳和線粒體遺傳(NARP、MERRF以及CoQ10缺乏)的類型。目前已發(fā)現(xiàn)數(shù)十種SCA致病基因,但還有部分類型未找到明確致病基因。主要SCA亞型與相應致病基因,見表111-1。
表111-1 主要SCA亞型與相應致病基因
主要常染色體顯性SCA為SCA1 (ATXN1) 、SCA2(ATXN2) 、SCA3 (ATXN3) 、SCA6(CACNA1A)、SCA7(ATXN7),主要常染色體隱性共濟失調致病基因為FXN、ATM、APTX、SETX。以上很多致病基因突變后可造成小腦結構功能異常,但病理受損范圍并不局限于小腦系統(tǒng),因此疾病表型還涉及錐體系、錐體外系、高級智能、視覺和聽覺等方面。在疾病分類上也存在一些交集,比如有一類疾病亞型,肢體痙攣性癱瘓(錐體束損害)和共濟失調(小腦損害)都較為突出,稱為痙攣性共濟失調(spastic ataxia,本章節(jié)不作詳述),在遺傳性共濟失調和遺傳性痙攣性截癱均被分別納入,實為兩類疾病的交集。下面我們以經(jīng)典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SCA中最常見的亞型——SCA3為代表,介紹具有共性的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診療常規(guī)。
病因和流行病學
SCA3又稱為Machado-Joseph?。?/span>MJD),是由于AXTN3基因編碼序列中(CAG)三核苷酸重復數(shù)異常擴增,從而導致相應編碼蛋白近羧基端多聚谷氨酰胺鏈(PolyQ)異常增多所導致的疾病。SCA3被認為是最常見的經(jīng)典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SCA亞型,其具體占比在不同人種中存在差異。在中國人群中,SCA3占所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SCA的51.1%~72.5%。
臨床表現(xiàn)
SCA3亞型患者通常成年起?。?/span>10~50歲為常見發(fā)病年齡段),隱匿起始,逐漸進展。主要表現(xiàn)為小腦性共濟失調,包括醉漢步態(tài)、動作笨拙、吟詩樣語言、眼震、復視等;錐體束損害,包括腱反射亢進、踝陣攣、病理征陽性;錐體外系癥狀,包括帕金森綜合征、肌張力障礙、強直等。此外,部分患者可有周圍神經(jīng)病。(CAG)重復次數(shù)不同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不同,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可以錐體束損害(類似痙攣性截癱)或錐體外系癥狀(類似帕金森綜合征)為主,共濟失調癥狀不突出。
疾病逐漸進展,起病10~15年后喪失行走能力。長期吞咽困難致營養(yǎng)不良或誤吸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輔助檢查 輔助檢查對確立診斷具有重要價值。SCA3亞型常見輔助檢查如下:
1. 影像學檢查 頭MR或頭CT示小腦及腦干萎縮,尤其是腦橋和小腦中腳萎縮,第四腦室擴大,小腦半球及蚓部溝回加深,矢狀位呈樹枝狀。萎縮程度與病情輕重呈正比[3]。部分患者可見內側蒼白球線樣長T2異常信號。但上述改變一般不具特異性,在SCA各種類型均可出現(xiàn)。
2. 電生理檢查: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可異常。神經(jīng)傳導檢查可見遠端感覺神經(jīng)傳導波幅下降,呈軸索性周圍神經(jīng)病改變,并進行性加重。
3. 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是SCA最重要的確診手段,也是病因診斷。通過PCR、毛細管凝膠電泳等方法確定AXTN3基因編碼序列第10外顯子中(CAG)n的重復數(shù)。正常人群(CAG)重復數(shù)在12~44次,SCA3患者重復數(shù)多在52~86次。重復數(shù)介于45~51次為中間重復次數(shù),可無明顯臨床癥狀或不全外顯,但重復序列已不穩(wěn)定,向下一代傳遞時,重復數(shù)增多可發(fā)展為病理重復次數(shù)范圍。
診斷
根據(jù)典型的癥狀,如成年期隱匿起病、緩慢進展的步態(tài)改變、構音障礙,合并錐體束、錐體外系損害,頭MR檢查發(fā)現(xiàn)小腦、腦干萎縮,除外獲得性共濟失調等其他病因。結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家族史,可臨床疑診常染色體顯性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AXTN3基因編碼序列(CAG)n重復數(shù)大于等于52次,可確診。
SCA3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且存在遺傳早現(xiàn),子代癥狀常重于親代。因此,對于確診患者,應提供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
鑒別診斷 SCA3的鑒別診斷分為兩個層面,需與獲得性共濟失調相鑒別,也需與SCA其他亞型相鑒別。需重點鑒別的疾病如下:
1.營養(yǎng)代謝性共濟失調 長期酗酒,維生素E或維生素B12缺乏均可導致共濟失調。需仔細詢問飲酒史、飲食習慣,必要時檢測血清維生素E、維生素B12水平予以鑒別。
2.腦血管病 小腦及腦干的腦梗死或出血可造成小腦性共濟失調,常急性起病,迅速達峰,而后進入后遺癥期。起病形式及進展過程有助于鑒別。頭MR、頭CT等影像改變也可鑒別。
3.炎性脫髓鞘 多發(fā)性硬化累及幕下小腦和腦干時,可以共濟失調為主要表現(xiàn)。通常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并常有復發(fā)-緩解病程。頭MR可見腦白質脫髓鞘改變,有助于與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相鑒別。
4.副腫瘤性亞急性小腦變性 由Yo抗體及其他針對小腦的自身抗體所致亞急性共濟失調,頭MR所見小腦、腦干多無異常信號,后期可出現(xiàn)萎縮,與SCA臨床特點類似。但一般中老年多見,患者發(fā)病年齡晚,病情進展快。通過血清、腦脊液檢測特異性副腫瘤抗體,同時篩查乳腺、卵巢等性腺及肺部可能的腫瘤,有助于確立診斷。
5.小腦原發(fā)或轉移腫瘤 兒童和青少年是小腦原發(fā)腫瘤的高發(fā)人群,而老年人則以轉移瘤多見。小腦原發(fā)腫瘤常隱匿起病,逐漸進展。轉移瘤則可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頭MR、頭CT等影像學檢查是重要的鑒別手段。
6.SCA各亞型間鑒別 常染色體顯性SCA通常臨床表現(xiàn)相近。SCA3合并錐體束征較多,SCA2可有錐體外系表現(xiàn),SCA7合并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DRPLA有舞蹈癥和癡呆等,但同一SCA亞型在同一家族不同患者間臨床表現(xiàn)變異較大,不同亞型多有交叉。最終確診需依賴基因檢測。
治療 SCA3目前尚無能夠改變病程進展的針對性治療。治療上以康復訓練、對癥治療為主。治療原則如下:
1.康復治療 對于確診為SCA3的患者,規(guī)律康復訓練非常重要。應在有相關疾病治療經(jīng)驗的康復科專科醫(yī)師門診定期評估,指導訓練方案。康復訓練包括步態(tài)與運動訓練、吞咽功能康復、語言功能康復等。
2.藥物治療 對于SCA3患者出現(xiàn)的帕金森綜合征癥狀,給予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常有助于改善這一方面的癥狀。同時對于患者病程中出現(xiàn)的肢體痙攣、抑郁情緒、疼痛、睡眠障礙等,也可通過對癥藥物治療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3.多學科聯(lián)合診治 對于慢性進展性疾病,需要多學科聯(lián)合診治。包括神經(jīng)科、康復科、營養(yǎng)科、遺傳咨詢、心理醫(yī)學科等。
參考文獻
[1] 宋興旺,唐北沙,江泓,等. 湖南漢族人群遺傳性脊髓小腦型共濟失調患者三核苷酸突變頻率分布.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31(5):702-705.
[2] Gan SR, Shi SS, Wu JJ, et al. High frequency of Machado-Joseph disease identified in southeastern Chinese kindreds with spinocerebellar ataxia. BMC Med Genet, 2010,25:11-47.
[3] Schulz JB, Borkert J, Wolf S, Schmitz-Hübsch T, et al. Visualization, quantification and correlation of brain atrophy with clinical symptoms in 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s 1, 3 and 6. Neuroimage, 2010,49(1):158-168.
[4] Fran?a MC Jr, D'abreu A, Nucci A,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Machado-Joseph disease. Muscle Nerve, 2009,40(6):1012-1018.
[5] D'Abreu A, Fran?a MC Jr, Paulson HL, et al. Caring for Machado-Joseph disease: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how to help patients.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2010 ,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