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結了以下古詩常用的修辭手法:
1.互文
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同樣的一件事。
例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這兩句都是單句互文。
2.通感
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的時候,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例如將本來表示聽覺的詞語轉移用來表示視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例句:春風又綠江南岸
3.比興
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lián)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例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4.用典
用典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例句:中路因循我所長,古來才命兩相妨;勸君莫強安蛇足,一盞芳醪不得嘗。
5.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據聯(lián)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例句:露似珍珠月似弓
6.借代
指的是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而是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就是借代。
例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7.排比
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段落并排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例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8.比擬
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
例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9.夸張
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例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10.對偶
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例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1.設問
設問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常用于表示強調作用。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例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2.反問
借助疑問句來傳遞確定信息,以加強肯定或否定語氣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句:此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3.雙關
雙關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一種修辭手法叫做雙關。
例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其實“絲”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