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七絕,七言有何區(qū)別?五律,五絕,五言有何區(qū)別?
這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問題,我們學(xué)習(xí)古詩詞,從熟悉、賞析到創(chuàng)作,需要對這些基本知識了解清楚,才不會鬧笑話。
有朋友說,這么簡單,有什么笑話可出?光看字面就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真的那么簡單嗎?
真的這么簡單。
問題是這簡單定義中就是有讓人混淆的地方,讓無數(shù)初學(xué)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鬧出高手翻白眼的笑話——其實說破了也很簡單,但是不問,想當(dāng)然的話是必錯的。
這好像是千年來詩人和詩歌規(guī)則專門為初學(xué)者定的一個下馬威,先讓你吃個癟。
七言、五言
“七律,七絕,七言”和“五律,五絕,五言”這兩組概念的區(qū)別很明顯就在于“七”、“五”。
這個數(shù)字就是組成詩句的字?jǐn)?shù),七個字一句的我們稱之為“七言詩”,簡稱“七言”,而“七律”、“七絕”是在“七言詩”的范疇之中。同理,五個字一句的詩我們稱之為“五言詩”,而“五律”、“五絕”則處于“五言詩”的領(lǐng)域下。
所以,七言包括七律、七絕,五言包括五律、五絕。
我們要注意,如果一首詩既有五言句子,又有七言句子,那么既不是“五言詩”,也不是“七言詩”,那就屬于“雜言詩”,又稱“長短句”,如果有詞牌名附著,那就是“詞牌”。
“五言、七言”只是單純五言一句或者七言一句的詩。
七律、七絕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這個“律”字就代表格律,所以七言律詩必然是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平仄格律我們這里就不多說了,有專門的專欄詳解。
那么“七絕”自然就是“七言絕句”的簡稱了?
非也。
這個地方就會出現(xiàn)問題了,大部分的初學(xué)者犯錯就在這里。
“七律”是遵守平仄格律的八句七言律詩,“七絕”是遵守平仄格律的四句七言絕句。
這個概念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絕句中的“絕”字是指“四句為絕(截)”,并不是指格律。所以“七言絕句”這個概念并不是遵守平仄格律的“七絕”,他還包括了不遵守平仄格律的“七言古絕”。
也就是說,“七言絕句”分為“七言古絕”和“七言律絕”,而“七絕”這個簡稱僅僅是指“七言律絕”。
而“七言古絕”和不遵守平仄關(guān)系的七言八句,都統(tǒng)稱為“七言古詩”,簡稱“七古”。
明白了嗎?為什么我們說初學(xué)者或者半桶水會鬧出笑話?
那就是他們以為“七絕”就是“七言絕句”,所以寫出來不遵守平仄格律的“七言絕句”,他卻標(biāo)上“七絕”,卻不知道這其中完全錯了,因而才會被人笑話。
記住,如果你不懂格律,寫出來的四句七言詩,不標(biāo)或者標(biāo)上“七言絕句”,是沒有問題的,不要亂標(biāo)“七絕”——這雖然是個簡稱,卻包含了更高的格律要求。
五律、五絕
五律和五絕的分類定義和七律、七絕是一樣的。
“五律”指遵守平仄格律的八句五言律詩,“五絕”是遵守平仄格律的四句五言絕句。
同樣,“五言絕句”中包含了“五言律絕”和“五言古絕”,但是“五言古絕”必須是四句,對格律沒有要求,和八句或者多句的我們統(tǒng)稱之為“五言古詩”,簡稱“五古”。
雖然講得比較詳細(xì),但是只要搞清楚一點就可以了。
“七絕”、“五絕”并不是“七言絕句”、“五言絕句”的簡稱,而是“七言律絕”、“五言律絕”的簡稱,要把不遵守格律,卻是四句絕句形式的“七古”、“五古”排除出去。
律詩和律絕的區(qū)別
順便說一下律詩和律絕的區(qū)別,就是都在近體詩范疇之中,共同遵守平仄格律的情況下,二者有何區(qū)別。
第一點,律詩為八句,比絕句多了中二聯(lián)。字?jǐn)?shù)上的充沛可以給詩人充足的空間來描寫、講敘一個完整的“起承轉(zhuǎn)合”。這是絕句所欠缺的。
第二點,律詩作為格律詩,平仄格律上和絕句一樣必須完全遵守平仄格式的推導(dǎo),否則就出律,劃入古風(fēng)。
第三點,律詩的中二聯(lián)是要求對仗的。后來由于過于嚴(yán)格,就放寬了要求,頜聯(lián)不對仗也可以,但是頸聯(lián)必須對仗,這一點是基本原則。如果頸聯(lián)不對仗,劃入古風(fēng)。
第四點,律詩的押韻和絕句一樣,除了首句可以押鄰韻,其他位置都必須嚴(yán)格押韻。也有一種尾聯(lián)押鄰韻的格式,叫“孤雁入群格”。
第五點,律詩寫法,基本上遵守“起承轉(zhuǎn)合”,和絕句不同的是尾聯(lián)要合回首聯(lián),而且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是以一聯(lián)兩句作為單位的,而絕句是以單句作為單位的。
以上都是一些關(guān)于古詩的基礎(chǔ)知識,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要了解清楚,跑之前還是要先穿好鞋子才得行。
實在覺得麻煩,寫詩別瞎標(biāo)。
你不標(biāo),沒人可以說什么。
你瞎標(biāo),那就是自我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