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哀毀骨立
釋義:指因為過分悲傷而異常消瘦,身體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支撐著。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間由于過分悲哀而損傷了身體。
成語出處:《后漢書·韋彪傳》:“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yī)療數(shù)年乃起。”
韋彪,字孟達,扶風平陵人,西漢丞相韋賢玄孫,東海太守韋弘曾孫,大司馬韋賞之孫 ,東漢時期官員。韋彪見識廣博,被稱為儒學宗師。初舉孝廉。
這個孝廉是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科就是察舉孝子廉吏。漢武帝確立了獨尊儒術(shù)的基本政策,選拔統(tǒng)治人才特別重視人的品德。根據(jù)儒家的思想,強調(diào)為人立身以孝為本,任官從政以廉為方,因此,察舉孝廉被確定為選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成為漢代察舉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科目。
韋彪官拜郎中(職位僅次于尚書、侍郎、丞相的高級官員),后因病免官。永平六年(63年),漢明帝任命他為謁者(春秋戰(zhàn)國時國君左右掌傳達等事的近侍),后多次升任至魏郡太守。漢章帝繼位后,韋彪歷任左中郎將、長樂衛(wèi)尉、奉車都尉等,受到的賞賜寵幸,如同皇帝親戚一般。
韋彪喜歡鉆研學問,見識十分豐富。同時他注重孝道,對父母十分孝順。父母去世后,他哀痛欲絕三年,不離開服喪所住的墓旁小屋。服喪期滿,他瘦骨嶙峋,人都變了形,經(jīng)過好幾年的治療才恢復(fù)健康。后來韋彪被朝廷征召,當了大官。
韋彪認為孝道可以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并對漢章帝建言道:“國家把選拔賢才作為緊要任務(wù),賢才應(yīng)以孝順的行為為最重要??鬃诱f:‘伺候父母親孝順的人可以把這種孝順轉(zhuǎn)變成對國君的忠誠,因此尋找忠臣一定要到有孝子的人家?!倚⒌娜耍牡睾竦?;老練的官吏,心地刻薄。”漢章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韋彪歷仕漢明帝、漢章帝,并深得兩帝賞識。他多次向朝廷提出治國良策,大多都得到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