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個肺功能微信群里,有位同道向我咨詢了一個病例,這個病例非常好,它讓人一開始充滿困惑,后來經(jīng)過了解患者的情況和影像之后,我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患者是名65歲男性,有20余年的吸煙史,肺功能結(jié)果如下:
這個患者的肺功能結(jié)果有些奇怪,通氣功能結(jié)果正常,但彌散功能下降非常明顯,難道是肺血管疾?。靠墒切夭緾T顯示嚴重肺氣腫和肺纖維化同時存在。
這位患者的肺功能到底如何解讀呢?我推薦本公眾號曾經(jīng)寫過的一篇文章《干咳、進行性呼吸困難一年,肺功能報告卻是正常,問題到底出在哪?》
關鍵解讀點有兩個:
肺氣腫會增加肺順應性和肺容積,同時肺彈性回縮力下降,從而導致最大呼氣流速下降。相反,肺纖維化會增加肺彈性回縮力,而其肺順應性和肺容積則下降。肺纖維化還能通過牽拉防止呼氣氣道塌陷和支氣管周圍纖維化所導致小氣道變硬,來保持最大呼氣流速/FEV1的比值。因此,本患者肺氣腫造成的過度膨脹和肺纖維化造成的限制,兩者之間相互抵消和平衡作用將保持肺容量(總肺容量和FVC)在一個看似正常的水平。
DLCO的減少是由于肺氣腫和肺纖維化的重疊作用,造成缺氧性血管收縮,血管表面積和肺毛細血管血量減少,以及肺泡膜增厚。因此,DLCO和影像學檢查對于CPFE和任何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患者的診斷至關重要,特別是肺通氣功能和肺容積測定正常的呼吸困難患者。
這樣的病人通氣功能怎么可能正常呢?于是,我想看一下患者最大通氣量(簡稱MVV),但有些令人遺憾的是,這位患者沒有做MVV。我隨后詢問了這位學員為什么沒有做這一項檢查,T的回復讓我很是吃驚,T說這是因為T進修的BJ某知名醫(yī)院肺功能室給內(nèi)科的病人檢查從來不做MVV,只有給外科準備手術的病人才會做MVV。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感覺是五雷轟頂,霎那間人感覺不好需要扶墻。天啦,要知道這家名為CY醫(yī)院可曾經(jīng)也是國內(nèi)呼吸界的扛把子,曾擁有全國最全的呼吸疾病專業(yè)組,不會連MVV的重要性都不知道吧?
MVV的簡介如下:
對于正常受試者進行的良好MVV測定過程中,MVV約為FE V1的40倍,如果FEV為3.0L,MVV應為120L/分骨質(zhì)疏松以通常我們會把預期MVV下限保守設定為FEV1的30倍。例如,患者FEV1是2.5L,MVV是65L/分,F(xiàn)EV1*30值為75L/分,因素要懷疑患者未盡力、未領會或疲勞。相反,如果MVV大大超出FEV1*30的值可能表示患者在FEV1測定時未盡力。
那么,MVV在臨床上有什么用處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氣速指數(shù),氣速指數(shù)= 最大通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 / 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 ,這個指數(shù)的的臨床意義在于幫助鑒別阻塞性和限制性肺疾病。因為不論是阻塞性還是限制性肺疾病,其最大通氣量都降低,用力肺活量多數(shù)也會下降,但兩者下降的程度并不一致,因此常根據(jù)氣速指數(shù)來鑒別。
氣速指數(shù)<1,提示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氣速指數(shù)>1,提示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
對于一些看似肺通氣功能正常的報告下,MVV的結(jié)果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大氣道梗阻的情況。例如下面這個病例,患者是67歲男性,肺功能如下:
FVC和FEV1實測/預計值的比值均是80%,但MVV則只有55%,兩者相差很大,報告的結(jié)論是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但其實這位患者是氣管上段明顯受壓,導致的上氣道梗阻。最后診斷是食管癌伴頸部縱隔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
在《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一定能排除支氣管哮喘嗎?》這篇文章中,患者的肺功能結(jié)果如下:
大家注意看一下氣速指數(shù),會發(fā)現(xiàn)MVV%/FVC%竟然大于1,這似乎并不符合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結(jié)論呀?最后患者診斷不是COPD而是哮喘。這是因為患者肺和胸壁的彈性良好,中大氣道的通暢良好,所以MVV基本正常。但如果是COPD的話,由于肺彈性下降,氣速指數(shù)一定是小于1。
我每次給基層醫(yī)院的醫(yī)生和肺功能技師上課的時候,都會說到,我們肺通功能報告上的數(shù)據(jù),其實每一個都有它的臨床價值和意義,關鍵在于我們會不會解讀。規(guī)范的檢查完整的報告,才能有助于我們加深對肺功能的理解和認識。希望我們能夠不斷進步,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