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外有一個不到1歲的小女孩 Cheyenne 因為持續(xù)哭鬧不睡覺,被惱怒的爸爸 James 大力搖晃,造成嚴重腦損傷。
媽媽趕到醫(yī)院,只看到渾身插滿管子、全身浮腫的女兒。小Cheyenne被醫(yī)生診斷為嬰兒搖籃綜合征、腦出血,經(jīng)過好幾次手術(shù)才撿回一條命。爸爸 James 因虐待兒童罪被判入獄。
幾年過去后,小女孩雖慢慢康復,卻仍是留下不少后遺癥,如癲癇、右腿無力等。
這雖是一個舊新聞,但為何搖晃會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呢?很么樣的搖晃會傷害到寶寶?為了哄寶寶,輕輕地搖晃可以嗎?
今天借著這個舊新聞,咱們探討一下如何合理科學的哄寶寶,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并且時刻提醒身邊新媽媽、新爸爸:要輕柔地對待小嬰兒,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上面那種疾病被稱之為:“嬰兒搖籃綜合征”
那什么是嬰兒搖籃綜合征呢?
嬰兒搖籃綜合征,指嬰兒因受到持續(xù)、劇烈搖晃而對其腦部產(chǎn)生損害的情況,常無外部損傷跡象。
多發(fā)生在6個月~1歲的嬰兒身上。用力搖晃大一些的孩子(4歲以內(nèi)),有時也可發(fā)生。
這些動作,盡量不要做
不要和孩子玩這些危險的游戲
像飛行員訓練一樣拋舉嬰兒,把嬰兒甩來甩去、轉(zhuǎn)圈,甚至美其名曰“嬰兒瑜伽”“嬰兒體操”,都是絕對要杜絕的行為!盡管嬰兒對此會“咯咯咯”笑個不停。
① 直接把寶寶扔到床上/沙發(fā)上
② 抱著寶寶旋轉(zhuǎn)
③玩“裝死”的游戲(模仿中彈,讓寶寶直直的后躺)
④上下拋接寶寶
一些看上去比較輕微的搖晃如“5S”哄睡法、不知輕重的“輕拍”“輕搖”、坐防震性能較差的嬰兒推車、幅度很大頻率很快的嬰兒電動搖椅等,最好都審慎地選擇。
前后大力搖晃!錯誤!
↓↓↓
抱起來上下晃!錯誤!
↓↓↓
抱著顛!錯誤!
↓↓↓
醫(yī)生提示,孩子哭鬧時,正確的安撫方式是輕拍后背,讓寶寶得到安全感。
像這樣,正確
↓↓↓
①不要大力搖晃嬰兒床(嬰兒搖籃、嬰兒搖床)
嬰兒搖籃或搖床可以用,但一定注意力度和搖晃的程度。
月嫂清揚說:孩子媽媽專門讓孩子睡搖籃,說可以讓孩子睡到三歲,
但我們不建議一直隨搖籃,寶寶睡著后,最好放在嬰兒床上,不僅更利于孩子的身體發(fā)育,還能養(yǎng)成更好的睡眠習慣。
② 選擇減震功能良好,并能很好固定寶寶的嬰兒車
如果家里人或親戚朋友不聽勸,無意識的,用大力搖晃的方式哄寶寶,就要給他好好講講下面這個道理。
你可以給他們打個比方:不妨想象一下寶寶就像一塊嫩嫩的豆腐,再抱著寶寶,想要搖晃的時候,心里就會有個度量衡。
與成年人相比,寶寶頭部的重量、體積占全身的比例要高得多。頭長約占身體長度的20%,頭部重量占總體重的1/4。
1、寶寶腦組織含水量更高
成人全身組織的含水量約60%~70%,隨年齡增長,含水量下降。
嬰兒身體含水量超過80%,尤其是快速發(fā)育、代謝旺盛的腦組織,真是名副其實的“水豆腐”。(去超市晃晃水豆腐,看看多么易碎,就知道嬰兒的大腦有多脆弱了)
2、 嬰兒顱內(nèi)空腔更大
嬰幼兒在1歲半之前,處于腦發(fā)育高峰,腦組織增長非常迅速。
3、顱骨發(fā)育快于腦組織發(fā)育
嬰兒出生后,額葉尚未完全發(fā)育。所以人類從一出生,顱骨的發(fā)育就會更快些,留出空間讓大腦發(fā)育。
這樣一來,就好比用一個比較空的盒子裝著“嫩豆腐”,腦損傷的幾率就更大了。脆弱的腦組織在硬硬的顱骨里晃來晃去,受損、腫脹,甚至撕裂出血。
護理不當,容易讓寶寶受傷!
①腦組織輕微水腫
這是最常見,也是比較輕微的損害。輕度的顱內(nèi)組織挫傷,水腫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而不夠幸運的嬰兒則會造成永久性的大腦實質(zhì)損傷。
②顱內(nèi)積血
毛細血管破裂會造成顱內(nèi)積血,在短期內(nèi)產(chǎn)生顯著癥狀,甚至造成死亡。積血部位不同,癥狀也不同,預后也不同。
③顱內(nèi)壓升高
顱腔是相對閉合的腔隙,水腫、出血都會引起顱內(nèi)壓升高。嬰兒囟門未閉,能部分緩解升高的顱內(nèi)壓,但增長太快,容易形成腦疝。
④顱神經(jīng)受損
比較典型的是視神經(jīng)損傷。
⑤周邊組織受損
偶爾也能見到眼內(nèi)出血的嬰兒,還可能因視網(wǎng)膜脫落或出血造成視力問題。
⑥容易造成嬰兒的頸椎損傷
除了造成腦損傷,頸椎損傷也是不容忽視的危險因素。
頸椎內(nèi)包裹著脊髓,寶寶的頸椎更為嬌嫩,還沒有完全骨化,肌肉、韌帶柔軟薄弱。頸部力量很弱,卻要頂著十分巨大的頭部,剛出生的嬰兒連頭都抬不起來,如何應對粗暴的搖晃?
嬰兒的大腦這么脆弱,
大人該怎么保護好?
看完上面這么多深奧的介紹,大家明白了吧:劇烈晃動嬰兒、不保護寶寶頸椎的情況下?lián)u晃寶寶身體,嬰兒從床上或椅子上跌落等,都需盡量避免、密切觀察。
癥狀滯后:如果寶寶發(fā)生了以上意外,嚴重的癥狀可能晚些才會出現(xiàn)。如果寶寶有異常表現(xiàn),一定要及時就診,以防萬一。
尊重自然發(fā)育
大自然已經(jīng)設計好人類的發(fā)育曲線,讓寶寶各階段的發(fā)育都能適應當下。
寶寶會走路、跌跤、撞到桌子,至少也是七八個月~1周歲,會爬會走以后,腦部也長得結(jié)實多了。到了跑跑跳跳的年紀,身體發(fā)育自然會跟上來。
最后,對于嬌弱的小嬰兒,特別是剛出生不久、不會爬爬走走、跑跑跳跳的嬰兒,什么程度的晃動都盡量避免為好。因為,這并不是一件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