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給周王室管理歷代藏書。他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時也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道教尊為教祖,是華夏歷史上的名人。
關(guān)于他的身份,有人認為他就是老萊子,本是楚國人,跟孔子是同時期的人物,他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也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時間里。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明了當時人們對老子身份的猜測,書中記載,“或曰:老子亦老萊子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可見當時司馬遷也疑老子即為老萊子,并不是道家創(chuàng)始人。
至于老子是誰這個問題且先不說,他最出名的莫過于西出函谷留真經(jīng),此后消失世間,留下了千古謎團。數(shù)千年來世人一直在苦尋老子的蹤跡,但皆以失敗告終,仿佛就此人間蒸發(fā)了一般。甚至就連阻攔他出關(guān),非要讓他留下《道德真經(jīng)》的尹喜事后也消失在了人世間,這是極為耐人尋味的事情。
據(jù)說函谷關(guān)總兵尹喜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yǎng)深厚。一日他夜觀天象,見到紫氣東來,知是圣人將至,遂派人清掃道路四,夾道焚香,以迎圣人。
后來老子騎青牛而至,尹喜喜不自勝,讓老子給他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才肯讓其出關(guān)。再后來尹喜被老子的博學所吸引,他便拜老子為師,掛印辭官后隨老子沿秦嶺終一路西行,之后世間再無二人的音信,這也成為了一個千年的謎題。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老子和尹喜二人西出函谷之后去了哪里,而是要說老子西出函谷的原因。在古籍史料中無意發(fā)現(xiàn)了一個關(guān)于老子西行的秘密,這才知道老子西出函谷的背后竟另有玄機?!渡胶=?jīng)》中說到:“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而且在《穆天子傳》中也發(fā)現(xiàn)了有關(guān)昆侖山的記載,書中說到西王母甚至還接見過周穆王。據(jù)說昆侖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難道老子西行也是為了尋找這座神山嗎?
據(jù)說大禹治水后,他把九州風貌及地理情況刻到了九鼎之上,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山海圖。后來湯滅夏桀,九鼎被商朝所得,隨后周滅殷商,九鼎又到了周朝的手中,周穆王作為周朝的天子,他是有機會見到神器九鼎的,或許他正是從山海圖上知道了西邊的情況,于是選擇了西巡,想要找到那傳說中的昆侖神山。
后來老子掌管周王室典籍,他有機會接觸到機密的古籍資料,也肯定是知道昆侖山的存在,于是在周朝沒落后,老子辭官騎青牛而去。在穆天子西巡之后再也無人到過昆侖山,昆侖山的地點也成為了一個失落千年的秘密。老子之所以要一路向西,是因為老子想要找到傳說中的上古昆侖神山,找到那神秘的神仙居所,至于出關(guān)后他是否找到了昆侖山還是途中遇難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