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學生來說,國學從哪兒學起,才能有所收獲,大概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誦讀《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和《道德經》等典籍,背熟百十來條,這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但也因為比較枯燥,學生缺乏理解,學不進去而興味索然。學國學,是繞不開文言文的,小學生能學好文言文嗎?中學生都覺得有難度,何況是小學生。中學生流傳“三怕”的說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其實,要說難,數(shù)理化也不比文言文簡單,不是也能學進去嗎?只要下功夫肯學,總會出成效的。
《學其短》是當代出版家兼作家鐘叔河先生寫的一本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鐘先生在《自序》中寫道:“都是每篇不超過一百字的古文,又是我所喜歡。愿意和別人共欣賞的。誰若想讀點古文,拿了這幾百篇去讀,相信不會太失望。
還在學語文的同學,將其作為課外讀物,對于提高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大膽地說一句,也多少會有一些幫助。熟識的朋友大都知道,這本書和兩年前出版的《念樓學短》里的文章,本來都是為我自己的外孫女兒們而寫的,她們都讀過,有這樣的體會。如今她們中的兩個在美國、英國讀博士和碩士,另一個今年也在天津大學畢業(yè)了,都成了我的驕傲呢?!?br>
我也喜歡讀這幾百篇形制短小的古文,更何況鐘先生在書中是又“讀”(翻譯)又“曰”(評說),真叫人受益良多。所以,我從中挑選出若干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古文,在課堂上講解給學生聽。這些古文在小報上刊出,也希望學生能夠熟讀,理解,進而達到背誦的程度。功不唐捐,到時候自然會有所領悟。(轉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