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運動效果的體現(xiàn),表明你的心肺耐受性得到了提高,再從事相同強度的運動,所需要達到的心率自然就降低了。
打個比方說,你開了一家餐館,你自己兼任老板和大廚。
開始的頭一年,由于廚藝不精,動作笨拙,經驗不足,盡管忙個手忙腳亂,你最多也只能做出同時開5桌的菜肴。
經過一年的練手,廚藝精進,操作嫻熟,經驗積累,你現(xiàn)在最多可以同時滿足10桌客人的需求。
這樣,當只開5桌時,你自然會覺得應付自如,不會手忙腳亂。
心肺耐受性(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中文有幾種不同的翻譯,字眼的差別),醫(yī)學上的定義是,從事持續(xù)體力活動期間,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呼吸系統(tǒng)(肺)和肌肉系統(tǒng)的供氧能力,是反應心肺和肌肉功能的生理指標,也是一個人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的指標,因此被有的人稱為“第五生命體征”。
我們知道,體力活動主要是有骨骼肌的收縮舒張拉動骨關節(jié)進行的,肌肉活動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這些能量主要是通過氧化糖或脂肪這些能量物質釋放的。
相對而來,在一定范圍內,能量物質的供應可以被視為不受限制,受限制的是氧的供應。
而氧氣供應依賴呼吸運動將靜脈血氧合,被氧合的動脈血通過心臟的收縮泵向全身,供給組織所需。其中,在運動狀態(tài)下,很大部分氧供給骨骼肌。
就是說,心肺可以提供氧的能力,是限制運動能力的瓶頸。
當運動強度越大,需要的氧越多,身體就會通過發(fā)送各種信號增加心跳次數(shù)(心率),呼吸頻率和深度,來增加氧供給。
心肺耐受性CRF就是用來衡量心臟和肺最多可以提供氧能力的。
醫(yī)學上,通常是運動試驗(比如,平板跑步機
或自行車測功計)
測量最大可耐受運動的代謝當量(MET)或最大攝氧量(VO2 max)來表示一個人的CRF。
簡單來說,就是測定一個人最高可以受得了的運動強度。
其中,測量VO2 max可以獲取最準確的CRF,但是方法和設備要求復雜。
因此,臨床上通常通過運動試驗來測定可以達到的最大(出現(xiàn)缺氧癥狀)或次最大心率來估計CRF。
這首先需要了解影響CRF的因素。
每個人的CRF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可以改變的,比如,體力活動、吸煙、肥胖和有沒有心肺和肌肉系統(tǒng)疾病;以及不可改變的,比如,年齡、性別和基因型(遺傳因素)等因素。
其中,在健康人,規(guī)律性的體力活動是CRF最大決定性因素。
研究已經確定,體力活動與CRF提高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系:
活動強度越高、活動量越大,CRF提高越明顯。
題主“每天快走一小時,已經走了半年了”,快走屬于高強度運動中偏低的一類,每天快走60分鐘,每周就是420分鐘,遠遠超過目前推薦的每周不少于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基本標準,可以達到很好的健身、預防某些疾病的風險。
半年下來,題主的CRF自然有了很大提高,成了熟手老廚子,仍然只開5周,自然會閑適得很——可以達到的最大心率較前顯著減慢。
如果再能結合一定量的力量訓練,比如擼鐵,哪怕是以自身體重為抗力的俯臥撐等,心肺耐受性會提高更快。
#清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