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車前草,我們先來說說它的前身,在先秦時期,古人稱車前草為“芣苡”,見于《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詩歌的大意是:
青青車前子啊,快快把它采下來;
青青車前子啊,抓緊時間收起來。
青青車前子啊,快快把它拾起來;
青青車前子啊,抓緊時間捋下來。
青青車前子啊,快快把它兜起來;
青青車前子啊,撐起衣襟兜起來。
詩歌生動描述了先秦時期勞動婦女采摘車前草的情景,“芣苡”后來為何又叫“車前草”?如果單從字面來看就是“車前面的草”的意思,當(dāng)然之所以叫“車前草”是有一個典故的:相傳漢代時有個叫馬武的將軍,一次出征打仗,由于地形生疏被圍困在一個荒蕪人煙的地方。當(dāng)時是盛夏季節(jié),又逢干旱,士兵跟戰(zhàn)馬都得了“尿血癥”,而隨行又都沒有清熱利尿的藥物,將士們都萬分焦急。有個馬夫偶然發(fā)現(xiàn)三匹患有尿血癥的馬竟不治而愈,然后便去查找原因,只見地面上一片象牛耳形的野草被馬吃光。為證實其效果,他又親自試服,亦效。于是報告馬武。馬將軍大喜,問此草生何處?張勇用手遠指說:“就在大車前面?!瘪R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個車前草。”當(dāng)即命令全軍吃此草,服后果然治愈了尿血癥。車前草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
知道了車前草明字的來源,接下來再簡單講述下它的功效及藥用價值:
車前草又叫平車前、車前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于草地、河灘、溝邊、草甸、田間及路旁,海拔5-4500米。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咳嗽、皮膚潰瘍等,幼苗可以食用。
另外指正一下,車前草常見且分布廣泛數(shù),雖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并不是名貴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