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醫(y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在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中,主食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再怎么變換花樣最主要的原料都是米和面,饅頭、面條和米飯是代表。對于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從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的來源上說,選對和吃對主食很關(guān)鍵,那么該如何做呢?
首先來了解一下有糖尿病的人對血糖控制的要求
簡單地說,血糖是指血糖中葡萄糖,血糖的高低要從兩個方面來考量,一是一定時間內(nèi)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二是一定時間內(nèi)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變化的幅度。正常情況下,人體內(nèi)葡萄糖濃度保持相對平穩(wěn),比如空腹和餐前血糖不會超過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不會超過7.8mmol/L,且兩者之間的差值不會超過2.0mmol/L。
但有糖尿病的人由于自身血糖調(diào)節(jié)機制發(fā)生了障礙,血糖利用與轉(zhuǎn)化不能正常進行,不僅會導(dǎo)致血糖有升高,且餐前餐后血糖的差值會加大,研究證實:餐前餐后血糖差值過大的危害比單純高血糖的危害大得多。因此,控制飲食的目標不僅僅是控制餐后血糖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控制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避免血糖大幅波動,最低目標是餐前餐后血糖差值不應(yīng)超過4.6mmol/L。
其次來了解一下食物對血糖是如何產(chǎn)生影響的
眾所周知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經(jīng)消化后產(chǎn)生的葡萄糖吸收入血后就成為了血糖。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決定了最終能產(chǎn)生多少葡萄糖,主食消化吸收的速度決定了血糖升高的幅度。
對生米生面來說,相同重量情況下兩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幾乎一樣,也就是說吃同樣重量的米或面,最終吸收入血的葡萄糖總量沒有差別,但生米生面需要加工成熟食才能吃,做成饅頭、面條和米飯后,對餐后血糖的影響就會有一定的差別了,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一是實際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差別
加工主食必須要加水,面條和米飯吸水量比饅頭幾乎多一倍,結(jié)果就是相同重量比如同樣是二兩的饅頭和面條、米飯,饅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比面條和米飯多了近一倍,從這一點上來說,很顯然饅頭對餐后血糖的影響會更大。
二是在增強飽腹感方面有差別
同樣是二兩生米生面,做成饅頭不過是二兩多一點,但加工成面條、米飯則可變成四兩條,但兩者最終提供的葡萄糖總量是一樣的,所以總是覺得吃不飽的人來說,吃米飯、面條更容易有吃飽的感覺。
三是在餐后血糖升高幅度方面有差別
含水量越多的主食,相對更松軟,消化起來較容易,吸收的速度也較快,因此吃米飯與面條相對來說比吃饅頭后餐后血糖在短時間內(nèi)升高的幅度要大,更容易產(chǎn)生血糖波動,對餐前餐后血糖的差值影響更大。
綜上所述,單從吃饅頭、面條、米飯的角度來講,三者確實對餐后血糖的影響有不同,但糖尿病的飲食控制并非單純地控制主食,更講究食物之間的合理搭配,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主食選擇不同其它食物揚長避短,比如:
此外,在進餐時還要注意進食的順序,比如先吃點肉填充胃減輕饑餓感,吃點菜在胃中“搭建起減慢消化框架”,隨后再吃主食,不僅有利于控制主食量達到控制血糖總量的目的,還有助于減慢消化吸收的速度避免餐后血糖的大幅波動。
總之,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不能簡單地依靠吃什么或不吃什么來控制,而是要通過多種食物的合理搭配相互彌補短板與不足,發(fā)揮各種食物的整體作用將對血糖的影響最小化。實際上,一頓飯吃的食物種類多一點,每一種都不多吃,反而對控制餐后血糖更有利,一句話:“有糖尿病的人想吃什么都可以,只看你會吃不會吃?!?/span>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guān)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