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擋位分為手動擋、自動擋和手自一體(手動換擋和自動換擋結合)三種類型,而自動擋主要是自動擋和手自一體兩種,下面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
一般來說,手動擋汽車都有5個前進擋(分別是1擋、2擋、3擋、、4擋、5擋),一個倒擋(R擋),空擋在中間(N擋)。
一擋為起步擋,在汽車怠速狀態(tài)下,掛1擋起步,時速一般在0km~15km。基本上掛完一擋就可以掛二擋,時速在10km~25km。二擋掛完,稍微給點油,就能掛三擋,時速在20km~40km。在大多數(shù)城市道路駕駛,掛四擋就可以,時速在40km~60km。維持高速駕駛,掛五擋就可以,時速在60km以上。R擋是倒擋(也就是后退),N擋是空擋 (暫停)。
大家都知道手動擋的擋位數(shù)量不一樣,擋位排列分布也不太一樣,下面我們來看看。
4MT目前在市面基本已經絕跡,它的擋位多數(shù)是這樣排列的: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是5MT,擋位排列方式主要有兩種:
或者是這樣的:
當然也有特殊存在,'Dogleg'變速箱(我們俗稱的狗腿變速箱)排布是這樣的
狗腿式變速箱是為了競技專門開發(fā)出來的特殊機構,設計目的是盡可能直接傳遞引擎動力縮短換擋間隙?,F(xiàn)在很多民用車型也有運用,比如我們熟悉的法拉利、蘭博基尼、寶馬M、奔馳AMG等均采用狗腿式變速箱。
6MT一般長這樣:
或者這樣
而7MT在目前來說比較少見,但保時捷慣用這種排列方式:
上面講的是主流乘用車擋位的大致排列方式,下面我們來看看商用車的。
客車
客車的擋位與小轎車一般,基本上都是6個擋位:
卡車
奔馳 g131型9擋手動變速箱的擋桿
一般普通的貨車為前5倒1,重噸位的貨車有前8倒2,大型牽引力的,有前6倒2或前8倒2的基礎上在每一個擋位上增加了高低擋,變成前12倒4,甚至有的多達16個擋位。
相對于手動擋,自動擋更容易駕駛。在交通堵塞情況下,自動擋不會太費油。
一般來說自動擋的汽車主要分為P、R 、N、D、D1、D2、 (D3)大約7個擋位,當然,有的車可能有所不同。
當然D3、D2、D1也是行車擋,部分車型并沒有D3擋,這些擋位與D擋有些小區(qū)別,一般是在爬陡坡或高速超車時使用。
自動擋換擋時需要注意:
汽車停好后才能使用p擋,不然容易算話變速箱;
為了防止車輛在斜坡上溜動,當掛空擋時一定要踩著剎車。
手自一體指的是一輛車同時具有手動和自動兩種擋位模式。大家都知道,普通的自動變速箱都有一個空擋、行進擋、爬坡一擋、爬坡二擋、倒擋、而手自一體變速箱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擋和'—'擋,主要是給駕駛員自行增減擋的作用。
P——停車擋,需汽車靜止時運用并同時拉緊手剎。
R——倒車擋,作用和手動倒擋相同。必須在汽車完整停住后才干換入此擋。
N——空擋,汽車暫停運用。
D——行進擋,普通路面行駛時運用。
'+'運動模式下加擋
'—'運動模式下減擋
當然有些車型的手自一體變速箱的手動形式會標準'S'(sport運動模式),而不是'M'。其實'S'和'M' 的操作方式并無區(qū)別,只是稱號不同罷了。
手自一體優(yōu)劣勢:
優(yōu)勢:擁有自動擋的優(yōu)勢,還能手動控制,富有駕駛樂趣;
劣勢:手自一體最大的特點就是費油。由于傳感器的限制,手動形式并不能完全手動,比如你跑了120想直接換到1、2、3擋是不可能的。
目前在售家用車搭載的手自一體變速箱,主要有兩種款式,分別是直列式和鋸齒式。
從規(guī)劃上來說,鋸齒式掛錯擋的幾率比直列式的要低。
需要注意:
使用手動擋模式時,需要把換擋桿切換到'M'擋位,然后再進行升降擋的操作。不管是哪種樣式的手自一體變速箱,D擋和M擋(或S擋)都是相鄰的。
手動模式下,除了撥動換擋桿進行換擋操作之外,還有一種方式比較特別,是通過換擋桿上的按鍵來完成。按鍵換擋操作比撥擋桿更便利,但動作有些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