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自13歲即位就開始為他在驪山修建陵墓,統(tǒng)一六國后,又從各地征發(fā)了十萬多人繼續(xù)修建,直到他50歲死去,共修了37年。秦始皇名政,兒子即位后叫
秦二世。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后用銅汁澆鑄加固。墓宮中修建了宮殿
樓閣和百官相見的位次,放滿了奇珍異寶。為了防范盜竊,墓室內設有一觸即發(fā)的暗箭。墓室彎頂上飾有
寶石明珠,象征著天體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岳和九州的地理形勢,用機械灌輸了
水銀,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著金制的野雞;墓室內點燃著用鯨油制成的“
長明燈”。陵墓周圍布置了巨型兵馬俑陣。陵墓的設計,處處體現了這位
始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于
沙丘平臺(今河北
平鄉(xiāng))。死后2個月,尸體運回咸陽,舉行喪葬儀式。入葬時,秦二世
胡亥下令,將秦始皇的宮女一律
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一律殉葬墓中。
秦始皇陵以其規(guī)模宏偉、空前的厚葬而聞名。每位關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對它是否被盜十分關心。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看,每個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亂的時期,群雄爭霸,盜匪橫行,整個社會處于無政府的狀態(tài)。而此時正是盜墓者掘墳挖墓的大好時機,歷代
王朝的陵墓幾乎都是在這個時候被盜的。
項羽與秦始皇陵
據
《漢書》和
《水經注》記載,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
項羽鑿毀。北魏
酈道元在其《水經注》中說,項羽入咸陽之后,以30萬人運了30天還沒有把東西運完。以后,
關東盜賊又將銅棺竊去。 后又有牧羊人因尋找遺失的羊,持火把迸入
墓穴,不慎失火,將陵墓徹底燒毀, 說大火延續(xù)燒了90天都沒滅。據說,方圓數十里的陵區(qū)地面,也隨著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幾米。這樣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蕩然無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記載都被當今考古發(fā)現所佐證。秦始皇陵發(fā)現的陪葬坑、陪葬墓幾乎都遇到過被盜和火焚的破壞。
秦陵工程
“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這
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大詩人
李白筆下,它謳歌了秦
始皇的輝煌業(yè)績,描述了營造驪山墓工程的浩大氣勢。的確,陵園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xù)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
國王寶座時,陵園營建工程也就隨之開始了。前后費時近40年,至秦亡時陵園尚未完全竣工。據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曾令洲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
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縱觀陵園工程,前后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
秦王即位開始到統(tǒng)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后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工程的規(guī)模和基本格局。從統(tǒng)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歷時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guī)模修建時期。經過數10萬人9年來大規(guī)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的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為工程的最后階段?;柿晔褂玫拇罅渴氖菑陌儆嗬镏獾奈急敝T山運來的,尤其陵園使用的數十萬立方米木材都系從千里迢迢的
湖北、四川等地靠人工砍伐又憑人力運往驪山腳下的。加之陵園陪葬的8000兵馬俑和銅車銅馬等一大批做工精細的陪葬品。這樣巨大的工程量在中外陵寢建造史都是極其罕見的。就以陵園工程初期階段來說,當時正值秦國對外進行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之際,相當一部分人被招募充軍作戰(zhàn),再抽調更多的人力從事陵園工程的修建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陵園工程初期階段究竟投入了多少人力,雖然史書缺載,無從考證,但數量是不會很大的。而陵園工程第二階段正是秦始皇完成統(tǒng)一全國的歷史大業(yè)之際,從秦始皇本人來說他完全有可能把注意力由戰(zhàn)爭轉移到陵園工程修建方面。從國家的實情來說只有這時才有可能從全國各地抽調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事陵園工程的修建。從全國各地征發(fā)了72萬人修建秦陵,擴大規(guī)模,像這樣龐大的修陵群體,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是
絕無僅有的。72萬修陵大軍分工不同,一部分在四川砍伐運輸木材,一部分在渭水北岸斬鑿石材。但絕大部分勞役還是集中在秦始皇陵內外。要在短短八個月的時間里,完成從安葬秦始皇到覆土結束,就必須集中力量突擊才能完成。秦始皇三十五年,又將修陵人的一半即36萬人抽走,去修
阿房宮。據初步推算,僅地宮和封土的杭筑就需修陵人18,734,625個。如果要計算封土的運輸,其數字就更為驚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世元年“四月,驪山事大畢,復作阿房宮。”此時修陵者大致為30萬左右的人。209年初,陵墓的主體才算基本完成。只剩下少量的掃尾工程。210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繼位,繼續(xù)擴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為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
陳勝、吳廣的部下
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華里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
新豐鎮(zhèn)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咸陽之勢,二世這位未經風雨鍛煉的新皇帝驚慌失措,向群臣發(fā)出“為之奈何”的哀求。這時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fā)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當即迎合,并讓章邯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的起義軍。陵園最后被迫中止,施工前后將近40年,在我國陵寢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時間比埃及
胡夫金字塔還要長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