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自私的基因
“那么,”看完上兩節(jié)后,你也許會說,“看來是我們的祖先好心辦了壞事,想給我們留下一副與天斗其樂無窮的好武器,只可惜環(huán)境變了,所以武器成了雙刃劍,偶爾傷人,主要傷己?”
也不盡然。祖先和我們一樣,也不過是進化的芻狗。他們不會有意要跟我們過不去,但也并非有意要給我們留下一副好武器。一切不過是進化。潮起潮落,日出日沒,滄海桑田,星移斗轉(zhuǎn),自然界的規(guī)律而已。
如果你讀過理查德·道金斯那本經(jīng)典的《自私的基因》,自然知道其中道理[1]。簡單地說,進化的基本單位并非生物種群(比如人類),或者生物個體(比如個人),而是基因。
基因有三大特性:一是能夠復(fù)制自己,因此能夠在生物體之間代代相傳;二是會在復(fù)制中發(fā)生重組和變異,因此產(chǎn)生新的不同的基因;三是能指導(dǎo)蛋白質(zhì)合成,不同的基因會形成不同的生物特性,因此能被進化壓力所選擇、淘汰,比如有的基因使老虎的牙更尖、爪更利[2],捕食到更多的獵物;有的基因使羚羊更能跑,躲避虎豹,生存下去;有的基因使蒲公英長出一棵小傘,隨風(fēng)飄蕩,播種到四面八方;有的基因使大樹伸長樹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吸取營養(yǎng)和水分;當然,也有基因使一部分猿類的大腦越來越發(fā)達,最后變成人類。
因此,人們常說的“適者生存”,更恰當?shù)恼f法應(yīng)該是“適基因傳播”——更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基因能得到更廣的傳播。這才是進化的根本動力。在數(shù)十億年的時間 里,數(shù)不清的基因為了使自己傳播得更廣,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一方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另一方面又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才使生命從最初的簡單分子,進化到目 前多姿多彩的生物界。
但這些生物并非進化的基本單位。它們之所以能出現(xiàn)和存在,是因為制造它們的基因,能借助它們更好地傳播自己。反過來,那些在控制生物傳播自己方面技 不如人的基因,還有慘遭環(huán)境劇變暗算的基因,都滅絕了,它們所曾形成的古老物種和無數(shù)生命,也已隨之灰飛煙滅。進化是通過基因在起作用,而非種類或個體。
在大部分情況下,基因和個體是站在同一個戰(zhàn)壕里的。適應(yīng)性高的基因,也往往能增強我們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比如使我們長出生物界最強大的大腦的基因,使我們奔跑可以累死獵物的基因,使我們會學(xué)習(xí)和使用語言的基因。但在很多情況下,基因的傳播是以我們的幸福為代價的。 因為對于基因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所能產(chǎn)生的后代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比如健康活到生兒育女的年紀、成功生兒育女、撫育兒女的意愿和資源;這些指標與幸福息息相 關(guān),但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因此,就會有些基因,雖然會妨礙我們的幸福,但因為它們所帶來的后果有利于后代繁衍,就一樣地會在人群中擴散開來,占據(jù)我們DNA 上的一席之地。
動物界的一個極端例子是一些雌蜘蛛,會在交配時吃掉雄蜘蛛。那么,從雄蜘蛛的角度來看,它應(yīng)該永不交配,寧可打光棍,不可丟性命。但它們卻會在基因的驅(qū)使下,冒著生命危險接近雌蜘蛛,哪怕被吃掉也要把基因傳播開,真是“生命誠可貴,基因價更高”。
另一個有爭議的例子是生物的衰老和死亡。人要是能不死,該有多好?長生不老,是人類永恒的向往,可自古以來,誰也逃脫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為什 么呢?有部分科學(xué)家認為,這是由于很多基因有多重后果,一方面在早年能促使生長,但卻會在晚年損害健康。這些基因由于能夠在早年讓生物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因此能傳播開來,至于積累造成了生物晚年的衰老和死亡,那基因就管不著了——它們唯一在乎的是自己的傳播。
人的心理方面也是如此。我們知道,心理是大腦的活動,是一種生物現(xiàn)象,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也是由基因決定的。大量科研證明,人的心理有遺傳性——不僅是精神分裂癥、自閉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也包括樂觀、熱情、韌性等心理特性,甚至一些大部分人認為主要是受后天影響的特征,比如虔誠程度、政治傾向等,也跟遺傳息息相關(guān)。那么,當然也有一些心理機制,把自己基因的傳播,建立在人的痛苦之上。
比如男人的性欲。造成男人性欲高漲的基因有巨大的進化優(yōu)勢,因為與其他等位基因相比,它能驅(qū)使男人整天象驢馬一樣到處尋找性交機會,在外面四處播種,在家里勤于耕耘[3]。長此以往,他生出的孩子更多,而性致勃勃的基因也就隨之傳播開了。
但這個基因給男人帶來什么好處了呢?就算他泡到妞時的那些快感,也不過是這個基因讓他的大腦在泡妞時多釋放了一點多巴胺,以資鼓勵——這還是好的情 況,更多的時候,男人是在泡不到妞時苦苦煎熬——有過青春期的男人大概都有那種回憶:日夜欲火高漲,無論多么繁忙的學(xué)習(xí)、戰(zhàn)斗和生活,它也永在地下運行、 奔突,無論多么細小的提示,小說中的蛛絲馬跡、窗外若有若無的氣息,它就將噴出、燃燒,非調(diào)集理智重兵不能平息
但不管它曾給我們造成多少痛苦,這個驅(qū)使著男人好色的基因仍然流傳到今天,讓克林頓被國會彈劾,讓老虎伍茲賠掉1.1億美元,更讓男人時時被熊熊欲火煎熬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因為基因并不在乎我們的痛苦。只要它能傳播,它就會毫不猶豫地踏過腳下的累累白骨。
而事實也正如基因所愿,只要它有傳播的本事,那也不管它會怎樣阻礙我們的幸福,它就一定能傳播開。讓男人好色的基因如此,造成我們攀比心理的基因也 是如此。上一節(jié)里提到,現(xiàn)代社會容易激發(fā)過多的攀比心,但就算在遠古社會,你與那些酋長、長老、打獵能手、采集快手、帥哥美女、土財主比較之后,心里也滿 不是滋味吧?攀比心理會帶來嫉妒如毒蛇般咬噬你的心靈,帶來焦慮如烈火般灼燒你的感受,甚至?xí)響嵟绾樗愦輾愕睦碇?,但只要它最終讓你產(chǎn)生了向上 爬的動力,使得你的子孫繁衍得更多,那這個基因就傳播開了,繼續(xù)驅(qū)使著你的下一代。
因此,我們的心理能夠進化出來,不是因為它們能幫助到我們什么,而是因為按照這些心理的指示去做,能幫助到產(chǎn)生這些心理的基因的傳播。我們是基因的載體,這些心理是那些基因傳播自己的工具。我們的心理是為基因的傳播服務(wù)的,而不是為我們的幸福服務(wù)的。
當然,基因其實本身并沒有意志,也無所謂自私、無私這一說。一切只不過是進化的規(guī)律,使得基因以我們?yōu)檩d體而傳播,并在傳播過程中完全忽略了我們的 福祉,因此看上去很“自私”。這里面的根本原因還是,基因是進化的基本單位,而不是我們,因此,只要基因的傳播需要,我們的福祉只好被犧牲掉。重要的不是 我們個人,而是基因能否傳播。難怪道金斯也說,其實《自私的基因》這本書更好的名字是《永恒的基因》。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對我們的效果都是一樣的:我們的很多心理幫助了基因的傳播,卻不利于我們自己。因此,即使我們排除了現(xiàn)代社會的所有干擾,仍然不能自動得到幸福。
中國傳統(tǒng)道家提倡回歸自然,老子說過“復(fù)歸于嬰兒”,雖然這句話有比喻的成分,但那不受后天污染的“自然”心性,也并非純潔無瑕、一塵不染,而是早 被基因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傳播”兩字;剛出生的嬰兒,雖然看上去無知無欲、天真無邪,但基因早在他身上布下種子,要讓他長大成有知有欲、食色性也, 以更好地傳播自己。老子的智慧、莊子的奇瑰、白云千載的傳說、心靈悠然的神往,所有的美麗加在一起,也都抹殺不了這一事實:人的天性不是道,而是要最大程 度地傳播自己的基因。
總之,我們?nèi)祟惖脑O(shè)計圖紙里,從來就沒有幸福這一個目標。我們的全部身體和心理,都是為傳遞基因服務(wù)的,都是環(huán)繞著如何在人類進化的遠古時期繁衍基 因這一中心目標而設(shè)計的。幸福不是我們天生就能擁有的狀態(tài),也不是我們天然就能達到的彼岸,而是必須經(jīng)過奮斗,擺脫基因的奴役,適應(yīng)現(xiàn)代的環(huán)境,長期努力 才能爭取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