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丨阿傘 編輯丨貝貝
奇葩說有一道辯題,叫“如果有個按鈕能看到伴侶有多愛你,你要不要按?”
其中肖驍講到過一段話,大概是:“其實我們每個人有些真實面貌,是自己都不愿意面對的。如果真的有這個按鈕,那么我建議給自己用。也許你會頭一次發(fā)現(xiàn),我們對自己的愛,和對自己的好奇心,居然這么低。這個按鈕可以時刻提醒我們,要跟自己的關(guān)系好一點?!?/p>
雖然是節(jié)目腦洞,但事實上,這個按鈕是可以真實存在的,也并不需要什么黑科技。它就是我們的覺察和感知。
大部分的人,需要通過心理學(xué)書籍、課程的訓(xùn)練,才能對自己有足夠的覺察能力。思考得越多,樣本數(shù)量越龐大,這個按鈕調(diào)試得越精微,我們就越知道真實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樣子。
但僅僅是覺察也是不夠的。
我們按下心中的按鈕,看到我跟自己的關(guān)系糟糕極了。緊接著就是一個新的問題:我要怎樣與自己和解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大家最喜歡的東西——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一種感受,就是當我們突然遇見危險或噩耗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yīng)往往會是手腳冰涼,動彈不得,等這個階段過去,才會選擇逃跑或者反擊。這就是恐懼感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反應(yīng)——僵直不動。
而當我們?nèi)斡煽謶指性谛睦锊煌5胤瓭L,演繹,擴散的時候……
一個巨大的恐懼問你:感動嗎?
你也只能回答:不敢動。
但這件事情我們往往很熟練——在面對未知的時候,我們的腦海里就如同大型恐怖片輪播現(xiàn)場。
比如有的女性,寧愿待在一個家暴出軌不負責的婚姻環(huán)境中苦苦煎熬,也不愿認賠出局離婚過起新的人生。有的員工,寧愿待在一個盤剝的、無趣的環(huán)境中日復(fù)一日地工作,每天抱怨卻也不愿意辭職再找。有的人,在面對一個特別好的新機會時,第一時間就開始推拒,他想的就是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想冒風險,我不想擔責任,我害怕即將發(fā)生的事情。
寧愿面對現(xiàn)在的糟糕,也不敢面對未知。
就像對一個孩子說衣柜里有鬼,他光看著衣柜的門,想象著門里的鬼是什么樣子,就能把自己嚇得半死,上面這些人,做的就是這件事情。
在對未來懷揣著恐怖想象這一方面,我們很有天分。當你已經(jīng)無意識地創(chuàng)造恐懼,已經(jīng)習(xí)慣了創(chuàng)造焦慮感,創(chuàng)造擔憂的感覺,創(chuàng)造這種不安的感覺,你在一件事情還沒有開始時,光是想想要去做它,就已經(jīng)想到很多的困難,很多不容易,很多風險,你就沒有辦法開始了。
而當你正在給自己創(chuàng)造恐懼感的時候,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察覺到自己在制造恐懼,分清真相與幻覺。下一步就是:想辦法停下來。
我們面對恐懼的時候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勇敢面對,一個是逃避。就像我們聽說了衣柜里有鬼之后,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打開衣柜,證明鬼不存在。第二種是離這個衣柜遠遠的,然后蒙上眼睛不去看它,假裝鬼不存在。
而不得不說,在逃避這件事情上,人類的擅長程度幾乎達到巔峰,走位風騷,防守嚴密,形成一套自圓其說而且說得特別圓的行為模式。
這套體系的代表有:
自我合理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投射——所有自己的鍋,都甩給最親密的人;一切無法面對的自己,都是對方的樣子。
受害者思維——如果不是我(出生在普通家庭/成長在這個年代/遇到了你),我怎么會過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提前隔離——為什么要談戀愛,為什么要結(jié)婚,為什么要生孩子,手機不夠好玩嗎?
這所有逃避行為,都在反復(fù)消耗我們的能量、體力,并且無法撼動被我們種在心中的恐懼,于是我們會越陷越深,越來越無法面對真正的自己,也就更加無法緩和與自己的關(guān)系。
當我們跟自己的關(guān)系有嚴重的問題時,對周圍會造成輻射,我們的家庭關(guān)系,社會關(guān)系,都會一起“被牽連進來”,造成生活的不幸福。而破解習(xí)慣性花式逃避,以及自制恐怖小電影的鑰匙,就是勇氣。
勇氣是所有的力量和創(chuàng)造的起始。在能量等級圖里,勇氣在中位線位置,從勇氣這個級別之后,所有的能量就開始進入到一個上揚的能量,也就是說勇氣是一個分水嶺。
如果,你已經(jīng)過夠了逃避和畏縮的日子。已經(jīng)不想再反復(fù)掉到同樣的坑里摔得鼻青臉腫又爬不起來;已經(jīng)不想日常面對親人時抱怨、面對伴侶時哀怨、面對孩子時遷怒、面對工作時麻木……那么,我們就一起決定好,要改善和自己的關(guān)系,要讓自己變得幸福起來。
從鍛煉勇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