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草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野生植物,它在每年春天都會長出新鮮的嫩芽,這時人們把它采收,可以當蔬菜食用,在秋天采集它的全草,曬干以后則可以入藥。敗醬草不論是食用還是藥用都有很出色的保健功效,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一起去了解它的功效有哪些,同時我也會告訴大家它應該怎么吃。
1、食用功效
敗醬草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生蔬菜,平時人們食用它以后,不單能吸收大量碳水化合物,還能吸收一些植物蛋白和多種氨基酸以及葡萄糖,人們食用它以后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也能加快人體代謝,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
2、藥用功效
敗醬草入藥以后味辛而苦,它性質微寒,可以入肝經和大腸經,清熱解毒和涼血止痛以及,消腫排膿,都是它入藥以后的主要功效,平時它可以用于人類腸癰肺癰以及身體高熱和咳嗽吐血,還有腹部疼痛等多種常見疾病的治療,治療功效十分出色。
1、涼拌敗醬草
敗醬草平時可以做成涼拌菜來食用,在制作時需要采集敗漿草的新鮮嫩葉,把它用清水洗凈以后放在沸水中焯三分鐘,取出以后用冷水降溫,降溫以后再幫他取出,擠掉水分,加入適量蒜泥,生抽和香醋以及麻油再放入少量食用鹽,調勻以后可以直接吃。
2、敗醬草湯
敗醬草平時還可以用來煲湯和,在用它煲湯時,需要準備干燥以后的敗醬草30克,忍冬藤20克,桃仁10克,薏仁30克,把準備好的食材全部洗凈以后放在一起加清水煲制成湯,煲好以后直接飲用。這種敗醬草湯能預防濕熱型闌尾炎也能防止身體發(fā)熱和大便燥結。
別名:苦菜、澤敗、鹿腸、馬草
敗醬草是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黃花敗醬的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qū)以及河北、河南、四川等地,多在夏秋季節(jié)采收,洗凈,去泥沙曬干使用。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辛、苦;歸胃、大腸、肝經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適用于痢疾、毒瘡、腸炎、肺熱咳嗽、膽囊炎等
服用禁忌泄瀉、脾胃虛寒者慎用。
古籍摘要:
《名醫(yī)別錄》: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產后腹痛。
《神農本草經》:主五藏邪氣,厭谷胃痹。
良方精選:
《方1》
配方:鮮敗背草(盡量不要取冬葉)適量。
制法:將鮮敗背草洗凈,搗爛出汁
用法:將敗背草的汁除抹在患處,或者將搗爛的敗醬草敷在患處,每日2次
功效:祛瘀排膿、清熱解毒、止痛,適用于扁平疣
《方2》
配方:鮮敗醬草100克
制法:將鮮敗醬草水煎,取汁。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用,連服3~5日
功效:適用于癰疽腫毒
《方3》
配方:敗醬草100克
制法:敗醬草水煎。
用法:3小時服1次
功效:可輔助治療闌尾炎
《方4》
配方:敗醬草、茵陳、金錢草各30克,白砂糖適量
制法:將以上中藥加水煎煮至1000毫升,加入白砂糖拌勻。
用法:代茶溫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利膽,適用于慢性膽囊炎。
《方5》
配方:敗醬草適量。
制法:敗醬草洗凈
用法:早晨空腹嚼服敗醬草5~6根,連服3~4周。
功效:適用于肺膿腫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