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肯定都為了孩子做過很多犧牲。做什么樣的犧牲,做多大的犧牲,很多是因為孩子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和意義的不同。
就像是做同樣的一道菜一樣,原料、調料都是一樣的,但“東辣西酸,南甜北咸”的習慣,以及我們的認識和心情,使我們做出的菜的味道有很大差異。 自從有了孩子之后,我們犧牲了很多旅游的時間,我們放棄了很多聚會的機會,我們的生活變成了單位、家、孩子的學校三點一線……如果說這些都是犧牲的話,其實也不盡然,因為我們從哺育孩子的過程中得到了生命的延續(xù)還有快樂。 女兒高中二年級時,我已經是事務所的主任了,太太也是一個教育公司的副總了,我們都是怎么想都不為過的“那樣忙”,但那時的女兒面臨的處境是:不是管理和照顧,而是全方位的“護理”。學校的老師一再地叮囑家長,孩子一天課都不能耽誤,孩子要么在家里,要么在學校,要么在去學校和回家的路上。 我認為,女兒的這兩年是最關鍵的兩年,是不可逆轉的,如果隨隨便便就過去了,那也就永遠過去了。為了全家人能心想事成,為了全家人沒有遺憾,我做出一些時間、精力、金錢上的犧牲是必須的。我就努力做好女兒的司機、廚師、保姆、護士…… 鄰居家的一個孩子上高三了,他母親辭去了在國外“發(fā)財”的工作,一頭扎進了孩子緊張的高三生活中……清華大學錄取了這個幸運的孩子……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做著各種各樣的犧牲,他們可能更深知: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做過的事情,有些只能到了“事后”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明智,是不是做對了。 這不僅是責任、義務,更多的是如果有一天回想起來,我們不要為了孩子的培養(yǎng)悔不當初。也不要在孩子的未來面對更大的難題。 一個大學同學,當時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快樂就行,孩子隨隨便便就考了一個大學。但是等到孩子大學畢業(yè)了,發(fā)現孩子僅有快樂還是不夠的,還是需要“牛奶和面包”,去找工作時高不成低不就,索性躲在家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復習考研呢! 考研用的是什么?用的可是寶貴的青春呀!如果一再地考不上,會消磨掉這個孩子的青春和斗志,這如果是當初對孩子的要求稍微高一點兒,別光想著孩子當時快樂了,也不至于現在這樣。 一位音樂界的名人,也曾公開表示后悔當初為什么不對自己非常有音樂天賦的女兒“逼一把”,也許孩子現在就更優(yōu)秀了。 大家都知道在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該學習的時候就好好學習;“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時就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孩子和父母最需要自己的時候就守在他們身邊,我想這不僅是辯證法,也是一種人生哲學。 各位家長,有段話我覺得用在這里也是合適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