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僑史》1所記婆羅洲華人史事
如西史說婆羅洲的西部中國礦工不服荷蘭官吏管轄,自成部落,1884年起大暴動,為荷蘭軍隊所勘定。國人所編的南洋史,多如此說,但是我細考中國記載,是指羅芳伯事,羅芳伯于乾隆中占據(jù)坤甸附近,建設獨立國,卒后傳位于其結義兄弟,1884年才為荷蘭吞并,荷人所謂礦工之叛亂,就是該獨立國最后的反抗了。梁啟超的殖民偉人傳說:同羅芳伯同時的有吳元盛、陳蘭芳。羅芳伯實有其人,可無疑義,吳元盛的名字同羅芳伯同見于海錄,海錄是紀載謝清高的實地調(diào)查,可以相信。陳蘭芳梁氏說是見近人筆記,來源不甚可靠。據(jù)《南洋名人集傳》羅芳伯所設的礦業(yè)公司,曰蘭芳公司?,F(xiàn)在吧城博物院還藏有羅芳伯的旗匾,寫著蘭芳大統(tǒng)制,這陳蘭芳恐是芳伯之誤罷。2
羅芳伯,廣東嘉應人,少孤家貧,慷慨好義,以尚俠聞,赴南洋,抵婆羅洲西岸之萬律(Mandar?),當時地未全開,林莽叢密,山番時出擄掠,商旅為之裹足。華僑患之,乃倡義結團自衛(wèi),舉芳伯為領袖。復聯(lián)絡山巴(Sambas)土酋,結為兄弟,凡華番交涉,皆在芳伯判之。推誠布公,為眾所欽服,適馬來人與山番構爨,土酋兵敗衄,芳伯率眾助土酋,大敗山番,事平后,土酋益德華人,遂割地東萬律一隅,俾華人自主。芳伯遂據(jù)有其地,自稱大唐客長。時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也。建都東律,更擴充其轄地,凡坤甸(Pontianak)、喃巴哇(Mampawa)山口洋(singkawang)等地皆隸版圖。當時華僑多采金為業(yè),芳伯設立蘭芳公司,專營礦業(yè)。又設官制,開阡陌,立市廛、興學校,儼然若一獨立國。同時,其部下有吳元盛者,亦據(jù)戴燕國(Tajan今譯大院)為其酋長。(注一)芳伯卒于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二年),部下江戊伯繼其位,傳四世,至咸豐五年(一八五五年)荷人勢力侵入,占Mantado,設立官吏,中國客長受荷人之封爵,徒擁虛名而已。又傳四世,荷人派兵欲占萬律,華僑反抗之,梁路義為其首領,殺萬律之荷官,擊退荷兵,頗占優(yōu)勢,終以寡不敵眾,為荷人所敗(注二)而國遂亡。時光緒十年(一八八五年)也。計傳世者八人,歷時百余載。亦足傳矣。(注三)
民國三年十月頃,坤甸華僑因荷政府強迫筑路,起而反抗,斃一甲長,毀官署,斷電線,宋某為領袖,招番兵,樹國旗,兩方各死傷不少,后由吧城派兵赴援,約亙兩三月之久,亂事始平,宋某逃至新加坡,其父被執(zhí),懲罰了事。(注四)
華南洋按: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