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時候總習慣用好人壞人去評價一個人,隨著年齡漸長,才懂得沒什么好人壞人,要用好壞,正義,邪惡去定義一個人,不要對別人隨便貼標簽。人的好壞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選擇。
《越獄5》里的奧瑪多次利用希巴,讓林肯和希巴身處險境,逃出升天的希巴最后還是建議林肯去找奧瑪,只有他能帶他們逃出也門,希巴雖然知道奧瑪狡猾陰險、滿嘴謊言,但她知道他人性未泯,沒到喪心病狂的地步。最后林肯終于來到奧瑪所說的海邊小村,這里的人們受到奧瑪很多恩惠,尤其孩子們特別喜歡奧瑪,認為他是個好人。
還是那個人,得到不一樣的兩極評價。
說說我的事,我嫁給老公的時候,老公的奶奶還在,老公的爸爸也是我的公公,每天給奶奶端飯送菜,有好吃先去送一份,打洗腳水,冬天燒暖氣爐子,生病在一旁伺候,可謂孝順,可外甥卻說舅舅們不孝順他們的姥姥,因此年年不來。他們覺得公公孝順因為拿著大舅的錢,只是做了應(yīng)該做的事,舅舅們?nèi)粜㈨槥楹巫尷牙讶ラ|女家?。啃㈨槥楹巫尷牙言陂|女家沒了?
好人還是壞人,真孝順還是假孝順?
外甥們們想的沒錯,也在理,可我也看到了公公做的,如果僅僅是份工作,不會這么精心。我們看到的都是我們以為的真相。
用好壞去看人,容易產(chǎn)生分別心,對人和事區(qū)別對待。當我們或聽、或看、或聞、或嘗、或觸、或想到一件事物或觀點時,我們就會開始評判,不管怎么的評判都會把人帶到更深的誤區(qū)里。無分別心,接納你的觀點,然后就你的觀點進一步去探究去思考。
好比我經(jīng)常用度娘的知道,當有人提出問題時:
有的人會譏笑,這么白癡的問題還有問
有的人噴怒的責問,這么蠢的問題都問,有無智商?
有的人不負責任,連提問者的要求都沒看清楚,回答的驢唇不對馬嘴
有的人故作知道,找一堆復(fù)制粘貼的東西發(fā)上去完事
也會有人循循善誘,順著提問者的思路,他的邏輯,去理清問題,最后讓你看到自己這么想是錯了。
無分別的心是不評判,發(fā)自內(nèi)心接納對方,以對方順心,能接受的角度去解決問題,思考問題,也就是順。有智慧的順著對方的思路,將對方帶出來,讓他了解到自己的錯誤。
但人不能老指望著別人幫,你可以選擇做提問者,也做回答者。
現(xiàn)實是提問的人多,會回答的人少。這也就說明了人不可能超越自身思維去想事情,受自身的知識局限性、立場的影響,就能看這么遠,所以造成每個人三觀不同。所謂相互理解都是思維在同等層面才能發(fā)生的。
遇到事情的時候,別簡單地用對錯來定論。事無對錯,只有對誰更有利,誰掌握最終決定權(quán)。
月初孩子就讀的幼兒園漲價了,每月漲200元,沒有任何提前通知,到收到繳費條才知道漲了。家長們議論紛紛,都說園里做法過分。開始組織起來對抗,有的說不繳費罷課,有的說轉(zhuǎn)幼兒園,有的說開家長會找幼兒園要說法。有的人說覺得漲價可以,但要合理。在幼兒園微信群里吵翻了天,最后園長解散了這個群。我們覺得是園長心虛,園長說因為這些言論會造成更多家長的不滿。雙方都對,但最終的決定權(quán)掌握在園長手中。
于是家長們自行建了一個家長群,分享新動態(tài),互通消息。經(jīng)家長會們多方打聽,附近的幼兒園都漲價了。這是幼兒園的一次集體漲價行動,打著提高教育,改善伙食的招牌,宣揚著一費制,教育局也管不著。
在漲價的第二天就有家長主動交費,因此注定是一次失敗的家長聯(lián)盟。我提議“既然漲價是一定的,那咱們應(yīng)該給園里談條件:改善伙食,增加教具,特長課免費。園里不開家長會,那我們主動找他們談?!鄙讲贿^來我便過去。同意我的家長找到幼兒園和負責人溝通,不吵不鬧,就是提建議。最后園長同意了要求,并承諾有了改善后發(fā)圖片。他說不召開家長會,是因為人多嘴雜,解釋不通,既然周邊的都漲,我們也得漲,不然成業(yè)內(nèi)公敵。
回家后,我問老公,要是你是園長,你漲價嗎?他說:“漲啊,和別人漲一樣的多。能做利益既得者,為什么要得罪人?”
漲價固然損壞的是家長利益,不漲價幼兒園損壞利益。選擇抵抗,是要有底牌的,底牌就是孩子。孩子入園2個月剛熟悉環(huán)境,再次換園孩子肯定受影響(這個時間園方早就算計好的),孩子有情緒家長都受不了;罷課對園里沒損失,傷害的還是孩子。除非所有家長都不讓孩子去,而這點家長們做不到了。因為費用高轉(zhuǎn)園,但附近的都漲,選擇低價幼兒園明年說不準也漲,到時再去找低價的?只為低價就換園,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同等價位去遠處的幼兒園上學,浪費的是家長的時間,孩子每天起早貪黑。所謂的底牌根本毫無威懾力。只有在還沒交費,有條件談判的時候,對園方施些壓力,多提些要求。別看只是個小小幼兒園,儼然一個小社會。
憤怒的家長只會質(zhì)問:“為什么一下長這么多?教育局沒規(guī)定。我們接受不了這么多,舉出一堆幼兒園管理漏洞?!必撠熑嘶貜?fù):“你可以打電話去教育局問,附近的園都漲,我們沒法也得漲,漲的錢算到每天也沒多少錢。我們漲的錢都會用到孩子身上,我們和家長一樣都是一切為了孩子?!?/span>
漲價還是不漲價,對還是錯?有話語權(quán)的是幼兒園,不是家長。我只需要對孩子做有利的選擇,妥協(xié)不是沒原則的妥協(xié),不要以對錯來評判事情,從實際出發(fā),憤怒解決不了什么,理智才能幫你做出最有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