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髓丹
原方藥物:黃柏1兩(31克),砂仁7錢(22克),炙草3錢(10克)。
此方非鄭欽安原創(chuàng),最早見于金元醫(yī)家李杲的著作《醫(yī)學發(fā)明》中,方名三才封髓丹,組方較復雜:黃柏3兩(93克)、砂仁1.5兩(46克)、甘草7錢(22克)、人參5錢(16克)、熟地5錢(16克)、天冬5錢(16克),功效:降心火,益腎水。未列主治癥。之后,元代醫(yī)家許國楨在《御藥院方》中縮減方藥為三味:黃柏2兩、砂仁1.5兩、甘草(無載劑量),改名封髓丹,功效同前,亦無主治癥。鄭氏取方《御藥院方》,劑量稍有調(diào)整,功效也為調(diào)水火升降,但主治應用和藥理認識卻另有其論。
同于潛陽丹,鄭欽安也把封髓丹歸為“納氣歸腎法”,稱為“上、中、下并補之方”。他認為黃柏味苦入心,性寒入腎,色黃入脾,作為主藥兼具三才(天地人)。同時,黃柏配甘草,苦甘化陰;砂仁配甘草,辛甘化陽,能陰陽并調(diào)。此方主治為“一切虛火上沖,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痹,耳腫,目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癥?!比粡姆剿幗M配可知,此方不是通常所謂養(yǎng)陰清熱或滋陰降火之方,而是通過培中土、和陰陽、降虛火來調(diào)理水火升降的,即鄭欽安言:“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闭堊⒁狻爸袑m”二字所能顯現(xiàn)的顧護脾胃中陽之要義。
封髓丹治療病癥
鄭欽安著述中,應用封髓丹治療的病癥還有兩個。
其一,“眼中常見五彩光華,氣喘促者?!编嵤险J為,此眼目癥是“元陽將欲從目而脫”的表現(xiàn)。其他見癥,他未言及,但可推而知之。目居頭部,元陽從目脫就是陽氣浮越欲脫,故“法宜收納陽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p>
其二,“病人兩耳心忽癢極欲死者?!编嵤现赋觯文憣崯嵋部梢姸陌W,但“言肝膽有火,必不專在耳心,別處亦可看出,且不忽癢極欲死?!闭J為這種極端的證候表現(xiàn)是“腎中之陽暴浮也”,當“收納真氣為要,方用封髓丹。”
封髓丹加味類方
由于述癥簡略,這里未能說清封髓丹的功效和主治特點。而在鄭氏著述中,封髓丹加味方甚多,將之概分兩類進行分析,以弄清此方的特有功效和應用規(guī)律。
其一,封髓丹合寒涼藥(抑陽)。
腎病腰痛:“陰虛而致者,由腎陽素旺也。旺甚即為客邪,火盛血傷,元陰日竭,則真陽無依,腰痛立作。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陽物易挺,喜清涼。法宜養(yǎng)陰,陰長陽消,腎氣自攝,腰痛自已,如滋腎丸、地黃湯、封髓丹倍黃柏加全皮之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