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梅蘭芳故居作為北京四合院的典范之作,雍人自嬈帶你看看梅先生的故居到底有多豪華?
在北京西城區(qū),什剎海附近的一條僻靜的小巷護國寺胡同里,坐落著一座灰磚四合院,它就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故居。梅蘭芳于1951-1961年在此居住,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這座四合院在18世紀后半葉曾是一座清代王府的一部分,原先的府邸建筑遠比現存故居宏大,但與清代其他貴族宅院相比,規(guī)模和華麗程度仍遜色得多。
梅蘭芳故居前的雕像
梅蘭芳從八歲開始學戲,早年就享譽國內。1919年、1924年的日本之行, 1930年的美國之行, 1935年的蘇聯(lián)之行,則將他的花旦名聲遠播海外。1949年剛過不久,周總理就敦促梅蘭芳返回北京擔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一職,甚至承諾將他和家眷安置在他們的四合院舊居之中。
這座舊居由梅蘭芳于1921年購人,一直到1933年梅蘭芳才將其售出。然而梅蘭芳謝絕了周總理的好意,雖然曾經的舊居在他的自傳中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民居',但他還是不愿將已售出的房產重新?lián)榧河小?/p>
作為舊居的替代品,他接受了護國寺胡同里的一座獨立小院。這座小院僅是一座完整宅院中劃分出來的一小部分,而且年久失修,當時僅存位于北側的南向正房和兩側的廂房。后來,加建了后院和側院,這座四合院才形成了今日所見的布局。
梅蘭芳故居平面圖
作為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所有建筑朝向內部的建筑群,這座民居在四合院中屬于中等規(guī)模,甚至略大于他之前的舊居。'整座建筑的空間布局相當傳統(tǒng),一系列門、院落、建筑營造出一個具有私密感的空間序列。當一個人從外部走向內部時,空間的私密性不斷增強。
整座民居僅在外墻東南角開設唯一的入口,雖然兩扇巨大的門板被漆成紅色,但入口仍顯得十分低調。入口內是一座門廊,門廊對面的淺灰色磚砌影壁前栽著叢叢綠竹。由門廊左拐再穿過一道門,就進入了所謂的'公共區(qū)域'。公共區(qū)域是一條狹窄的長方形院落,用人們在這里從事日常工作,客人們在這里等待通報,自行車、火炭等大量家居生活用品也堆放于此。
此外,一對高大的梧桐樹在院中舒展枝權,用花瓣狀的樹葉與成串的褐色花朵覆蓋在院落上方。院落南側是一排北向房間,稱為'倒座'。
梅蘭芳故居
右手邊的墻面上設有一座華麗的門樓,稱為'垂花門'。垂花門作為外部前院和內部正院的過渡,不僅保障了內部區(qū)域的安全,同時也是民居內外裝飾最集中的部位。與街巷上的入口大門不同,垂花門通常由昂貴的木構架與繁復的裝飾堆疊而成,極盡奢華之能事。但梅蘭芳故居的垂花門卻較為樸素。當客人走到垂花門時,必須爬上幾步臺階才能進入正院,而一面裝飾著華麗圖案的影壁則能防止客人將正院一覽無余。
梅蘭芳居住期間將一座號稱從皇宮中流出的大理石水盆擺放在影壁前作為裝飾。石盆放置在凸出的石刻基座上,上部結構壯觀華麗,但并非四合院中的常見布置。
梅蘭芳故居寬敞的院落
寬敞的中心院落與人口處的長方形院落、西側客房前的狹長院落,占地超過了整座四合院總占地面積的40%。鋪著方磚的中心院落是家庭生活的中心。院落內外低矮的建筑,使得院子里的天空仿佛一直綿延到遠處的地平線上。與其他北京四合院相似,這座院落也利用樹木和盆栽柔化了建筑的堅硬輪廓。
為了在一年四季中獲得持續(xù)的舒適感,院內的植物品種都經過仔細選擇,除了枝葉的形態(tài)之外,可食用的果實與吉祥的寓意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梅蘭芳故居中心院落內的主要植物是一對柿子樹。這種樹結出的橘黃色果實與李子相似,呈扁平狀,在冬季結霜之前口味苦澀,成熟之后既美味可口又富含營養(yǎng)。與柿子樹相配的是兩棵海棠樹,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搭配,據說是因為這四棵樹組合在一起剛好是“事事平安'的諧音。
梅蘭芳故居種的柿子
此外,柿子樹不僅樹齡較長,而且能夠提供陰涼、吸引鳥類。而石榴樹和棗樹也因豐富的種子與寓意,是四合院中常見的植物品種。相反,四季常青的松樹、柏樹以及白楊樹在四合院中卻很少見,因為這些樹種被認為更適合于墓地。
遇到晴朗的天氣,家庭成員和客人通常會把桌椅從周圍房內搬到院中,在這里享受美好的陽光與寧靜的夜晚。在正房與兩側廂房相接處的半圍合角落,爬滿紫藤花的廊架將三座建筑聯(lián)系在一起。梅蘭芳故居的正房與其他經典四合院相似,也是位于中心院落北側的一座單層建筑。它正面朝南,正符合'坐北朝南'的經典朝向。
正房作為民居內的私密場所,通常是祠堂和禮儀空間的所在,也是家中長輩居住的地方。梅蘭芳將正房的明間用作畫室,成為他和密友雅集的私人空間。東側是家人活動的起居室,起居室內是臥室。西側是一間陽光明媚的大書房。
與正房垂直的是兩座東西向廂房。廂房嚴格按照左右對稱式布局,是兒子婚后與他的家眷生活的空間。西側廂房背后的長條形建筑在四合院中并不常見,這里同時與前院和中心院落相連通,容納著數量眾多的客房和儲藏室。
梅蘭芳故居室內
北京四合院的一個重要元素是一系列狹窄的半室外游廊,它們?yōu)榧彝コ蓡T提供了躲避日曬雨淋的步道。由于四合院的每座建筑都相互分離,因而朝向中心院落開設的門是進出室內的唯一人口。
加之建筑之間均不設置封閉廊道,因而當天氣睛好時,橫穿院落是建筑之間最方便的聯(lián)系通道。而遇到雨雪等惡劣天氣時,狹窄的半室外游廊則為建筑之間的穿行提供了一定的保護。此外,寬闊的檐廊和粗壯的紅柱,在冬季分別具有緩解冷風與儲存熱量的作用。
作為一位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在此居住期間曾為大量社會名流表演過京劇。這座民居在家具和裝修方面,將西式與中式的風格并置,體現出古典與現代的融合。
1961年梅蘭芳過世之后,雖然他的夫人搬入了一座更小的住宅,但他的兒子們仍繼續(xù)在此生活。然而, 1966年之后,北京的紅衛(wèi)兵開始不斷地在民居外墻和大門上粘貼批判梅蘭芳資產階級生活的大字報。這一舉動導致他的孩子們不得不搬離這座四合院,從此以后直到1986年作為博物館重新開放前,這里都不再有人居住。
梅蘭芳紀念館
最初博物館的參觀者甚少,但1994年梅蘭芳百年誕辰紀念之后,參觀人數激增。中外游客不僅試圖對北京舊城胡同里的四合院生活一窺究竟,更好奇于這位20世紀中國最杰出的表演藝術家的生活情境。正如梅蘭芳所言:'臺上三五步,走盡天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