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一個盛世的杰出人才,通音樂、工書畫、善寫詩、精佛法,唐代宗稱他是“天下文宗”,杜甫贊他“最傳秀句寰區(qū)滿”,蘇軾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則是對王維詩歌更為經(jīng)典的評價。
一、少負(fù)盛名網(wǎng)站自動推廣軟件
盡管比起盛唐詩壇的兩顆巨星:李白和杜甫,王維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他沒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輕狂,也沒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高尚情懷,云淡風(fēng)輕的他卻更讓我緬懷。
據(jù)《唐才子傳》所載,王維九歲就知屬辭,后游長安,因善音律,得到岐王賞識,一曲《郁輪袍》連玉真公主也被打動,并極力舉薦他。
這個集才華于一身的男子,不負(fù)他人所望,于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比起多年屢考屢敗的孟郊,21歲的王維才更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吧。
二、宦海浮沉
此后的賞心樂事不提,但“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一個人太優(yōu)秀,難免惹人眼紅,官場之上多的是人心險惡之人,于是不久,王維就被貶官了,罪名是他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
多年以后,直到張九齡出任宰相,他才寫詩自薦:側(cè)聞大君子,安問黨與讎。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曾經(jīng)那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狀元郎,在現(xiàn)實面前放下了高傲,以“賤子”自居,表露自己愿追隨張九齡的愿望。
在賢相張九齡的門下,王維又日漸風(fēng)光,還在輞川建造了一座別墅,時常與自己的好友裴迪以詩唱和。然而好景不長,張九齡又被貶官,王維悠閑的生活再次被打破。
他被任命出使偏遠(yuǎn)的梁州,“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他覺得自己此刻像蓬草,不知會飄落何方。此時所作的《使至塞上》成了千古名篇,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是流傳了千年。
三、潛心向佛
人生幾經(jīng)沉浮的王維,此后對官場不再熱心,他開始一心向佛,在佛前求得內(nèi)心平靜: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自得其樂的悠閑盡在詩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庇质且环錆M詩情畫意的畫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王維之詩多山水,空靈通透,詩畫具備,是歷經(jīng)浮沉后的達(dá)觀,如“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反應(yīng)出其悠閑自得的心境。
四、深情專一
當(dāng)然,除去王維所經(jīng)人事和他筆下那些空靈的詩句,他對妻子的深情又更打動人心,元稹高唱“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卻與薛濤、劉采春、崔鶯鶯等女子上演出了“深情”戲碼。
白居易年紀(jì)一大把,仍炫耀著他的妾“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蘇軾詞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感人肺腑,然自王弗死后,他身邊依舊妻妾不斷,王閏之、朝云及那些說不上名字的鶯鶯燕燕......
惟有王維,書上找不出他與其他任何女子的風(fēng)流韻事,這個深情的男人喪妻便未再娶,雖未曾為其妻寫下一首悼亡詩,但厚愛無需多言,逝去的人一直活在他心里。
深情、不做作又滿腹才華的人啊,自有與眾不同的吸引力。
作者:長安月,本文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