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是古典詩歌的高峰,唐詩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不過,唐代詩人太多了,唐詩作品多如牛毛,普通人頂多知道唐詩三百首,對許多唐代的冷門詩人其實是比較陌生的。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達人,動動手指關(guān)注我吧!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唐代詩人項斯。項斯的唐詩不夠有名,卻因為逢人說項這個成語而留名千古,也算是歪打正著了。
項斯是晚唐時期的人,生在晚唐可能就是項斯的最大錯誤。
有人調(diào)侃說,唐代以后的詩基本沒什么好詩了,宋、元、明、清的詩人錯生了時代。對晚唐詩人來說,錯過了盛唐,寫詩變得艱難,雖然比后代人稍微好點,但也真有點苦哈哈。
項斯是浙江臺州人,也是臺州第一位進士,在臺州文化上占據(jù)不小的地位。事實上,項斯當年也頗有名氣,得到了大詩人“張籍”的賞識,一度聲名鵲起。
項斯都寫了什么詩呢?相信多數(shù)人都不太熟悉,這里簡單列舉幾首。
首先是項斯寫“宮女當?shù)朗俊钡脑娖端蛯m人入道》:“愿隨仙女董雙成,王母前頭作伴行。初戴玉冠多誤拜,欲辭金殿別稱名。將敲碧落新齋磬,卻進昭陽舊賜箏。旦暮焚香繞壇上,步虛猶作按歌聲。”
唐代崇尚道教,宮廷中也頗多道家色彩,公主郡主都喜歡入道修習(xí),至于宮女之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這類題材的詩在唐詩里數(shù)量不少,不過少有佳作。項斯這首詩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勾勒出宮女變?yōu)榈朗康摹吧鷿小?,具有一種超然審視的感覺,頗為耐人尋味。
不管是“初戴玉冠多誤拜”,還是“步虛猶作按歌聲”,雖然說是入道,但是宮女的味道依然無法拔除。
這首詩體現(xiàn)了項斯作為詩人擅長觀察生活的能力,另辟蹊徑,令人眼前一亮。
此外,項斯的詩作還有《宿山詩》,禪味悠悠:“栗葉重重復(fù)翠微,黃昏溪上語人稀。月明古寺客初到,晚度閑門僧未歸。山果經(jīng)霜多自落,水螢穿竹不停飛。中宵能得幾時睡,又被鐘聲催著衣?!?/span>
再如《贈別》,情意纏綿不盡:“魚在深泉鳥在云,從來只得影相親。他時縱有逢君處,應(yīng)作人間白發(fā)身。”
再如寫景詩,《憶朝陽峰前居》:“每憶閑眠處,朝陽最上峰。溪僧來自遠,林路出無蹤。敗褐黏苔遍,新題出石重。霞光侵曙發(fā),嵐翠近秋濃。健羨機能破,安危道不逢。雪殘猿到閣,庭午鶴離松。此地虛為別,人間久未容。何時無一事,卻去養(yǎng)疏慵?!?/span>
總體來說,項斯的詩風(fēng)幽美深秀,文字清婉秀麗,給人一種優(yōu)雅美麗的感覺。
雖然項斯寫詩水平不俗,但是項斯科舉之路卻并不順暢。他年輕時候有過一段隱居生涯,后來參加科舉考試卻多次名落孫山。
一直到會昌三年(843),項斯聽說國子祭酒楊敬之喜歡提攜詩壇后輩,于是帶著自己的詩文前去拜訪楊敬之,希望楊敬之能夠幫助自己揚名,幫助自己提高科舉的命中率。
這種拜謁行為,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行卷”,在唐代是司空見慣的時期。
本來項斯內(nèi)心也并沒有抱著多大的希望,只是覺得盡人事,聽天命,既然楊敬之有愛才之名,那還是去碰碰運氣吧。
沒想到,這一次還真給項斯碰到運氣了。楊敬之看到項斯的詩作后,大為欣賞,拍案叫絕,還專門寫詩送給項斯,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贈項斯》:“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這首《贈項斯》大名鼎鼎,名氣之大,遠遠勝過項斯本人的詩篇,后來更演化出一個“逢人說項”的成語,也是文壇上一件佳話。
逢人說項,原本意思是遇見人就贊揚項斯,后人則用逢人說項來比喻到處說某人或某事的好處。
很多人盡管不知道這個“說項”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項斯是什么人,反正用成語嘛,用的就是引申之義。
當然,很多人也會仔細閱讀成語背后的典故,也因此知道了項斯這個唐代詩人。
說回到項斯,因為楊敬之的大力推薦,項斯在長安城名氣越來越大。到了第二年,項斯如愿以償,考上科舉,成為了進士,也算是苦盡甘來,有了出人頭地之日。
可惜,項斯中進士之后,仕途之路也比較坎坷,最終的官職也不過是“潤州丹徒尉”,屬于芝麻綠豆大的小官。
后人讀史,讀到項斯的結(jié)局,只能嘆息一句:“自古懷才不遇,悲劇多有,豈獨傷心是項斯!”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詞呢?你們自己有創(chuàng)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tǒng)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贊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