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轉(zhuǎn)移文章(20190701)
近期首都圖書館舉辦了南海子系列講座(還在進行中),我去聽過一次;講座安排在一樓展廳,展廳里有南海子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介紹。我還從展廳里拿來一冊《首屆北京南海子文化論壇成果匯編》,由此知道去年專門舉辦過論壇,看來南海子要熱鬧起來了。
南海子就是南苑,位于永定河沖擊扇前緣,距北京城南約20里。歷史上的南海子包括今天的亦莊、舊宮、大紅門、南苑、西紅門、黃村等,鼎盛時期周圍達120里,曾經(jīng)筑有磚墻。南海子是遼、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獵場和元、明、清三朝皇家苑囿。明朝南海子又名“南囿秋風”,為“燕京十景”之一;至清代,這里已成為北京的城市行政副中心,與紫禁城、“三山五園”共同構(gòu)成了京城三大皇權(quán)中心。南海子自遼金始,元明拓展,清代鼎盛;經(jīng)歷了“四時捺缽”(遼)、“春水秋山”(金)、“下馬飛放泊”(元)、“南海子”(明)、“南苑”(清)五個歷史時期,具有生態(tài)保障、游幸狩獵、閱兵演武、政務活動等多種功能。(注:@“捺缽”是契丹語的譯音,意為遼帝的行營?!哆|史·營衛(wèi)志》:“遼國盡有大漠,……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nbsp; @“飛放”是縱鷹捕殺鵝雁的狩獵活動,元代盛行?!对贰け啤罚骸岸褐?,天子親幸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游豫之度,謂之飛放。”下馬,指距離近?!短煜屡f聞考》:“按下馬飛放泊即今南苑之地;曰下馬者,蓋言近也?!保?/span>
據(jù)說“海子”之名始于隋唐,我國北方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對較大的低洼水匯之處稱為“海子”,元建大都后,“海子”之稱流傳到中原北方地區(qū);明代城北積水潭被稱為北海子,相對而言,便有了南海子之名。
現(xiàn)在,地圖上可以看到“南海子公園”,我于昨天(星期日)去轉(zhuǎn)了轉(zhuǎn)。這是北京市最大的濕地公園,范圍比較大,分幾個區(qū)域,有湖(海子吧),還有個麋鹿苑,但被鐵絲網(wǎng)圍住,麋鹿只能遠觀。公園里植被較好,游人大部分時間可在林蔭下行走,便顯得不是太熱?,F(xiàn)在開放的是一期,聽說二期也即將建成,也許今年可以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