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中人物人設(shè)及故事情節(jié)均根據(jù)吳承恩版《西游記》,文章觀點亦來源于原著線索,并僅限《西游記》內(nèi)容探討,作者無意宣揚或詆毀某一宗教或者宗教人物,特此聲明。
美猴王闖龍宮、鬧地府,被告到天庭,這本是下界犯上作亂造反的舉動,天庭豈可容忍?玉皇先后覽奏,著敖廣回海、秦廣王回地府,正欲下旨捉拿妖猴,太白金星出班啟奏,說不如把他招安了吧。玉帝一聽也很高興,于是準(zhǔn)奏。然后,美猴王就上天做了弼馬溫。
這“弼馬溫”一職到底是什么官位?
我們先來看美猴王被招安的過程。
龍宮和地府先后上天庭告御狀,玉帝正想發(fā)兵,太白金星忽然冒出來啟奏“猴子已經(jīng)修成仙道,本事也不小,干脆就招安了吧,列入仙道,顯得天恩浩蕩,也省了許多麻煩?!?/span>
“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后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吳承恩著《西游記》第3回太白金星語
這些話意思是,猴子能闖龍宮、鬧地府,說明有一定本事,勞師動眾去捉拿收監(jiān),還不如直接招安來歸于天庭管束,顯得天庭招賢納士不拘一格。如果以后看著猴子確是賢才,慢慢在體制內(nèi)擢升;如果他不服管教還要鬧事,管制起來也方便。其實言外之意也就是,如果孫悟空沒那真本事,以后再隨便處理就是了。
李長庚的提議合情合理,滿朝文武也無話可說。
于是呢?玉皇“從諫如流”、“聞言甚喜”,準(zhǔn)太白金星帶美猴王第一次上天庭。
也就是說,招安猴王,天庭是本著天恩浩蕩,又不想妄動兵戈的意思來的。
美猴王是怎么被封為弼馬溫的?
孫悟空初上天庭舉止無狀,玉皇大人大量,又因為前面太白金星的說辭,所以也不加怪罪,宣文選武選仙卿,按照文武狀元的程序給猴王安排官職。
我們看武曲星說的話:天庭里官職不少,但是空閑的官位幾乎沒有,只有一個御馬監(jiān)缺少一個正職一把手。
這里透出兩個信息。一個是天庭仙才濟濟,雖然可能尸位素餐、因為各種途徑占著重要位置的有一些,畢竟有真本事的也不少,總之位置都滿著,一時不太好安排。第二個意思就是,這弼馬溫是正堂管事,正經(jīng)官位,部門一把手。既然太白開口,玉皇欽點按照文武狀元的職分安排,怎么也要給猴子一個差不多的職位。
玉皇絕對覺得這職位也適合,就讓組織部門負責(zé)人木德星君陪他去上任了。所以美猴王就成了弼馬溫。
弼馬溫這官職多大?
看孫悟空的御馬監(jiān)里有多少差役:
他在監(jiān)里,會聚了監(jiān)丞、監(jiān)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查明本監(jiān)事務(wù)......——吳承恩著《西游記》第4回
修仙有多難?誠如菩提祖師所言:
“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后,鬼神難容”——吳承恩著《西游記》第2回菩提祖師語
如果隨便一個下界精靈稍事修行就能白日飛升,那么天庭早就仙滿為患了。如果石猴不是歷盡千辛萬苦、用了八九年時間“機緣巧合”找到了菩提祖師,又加上他得天地之造化的先天資質(zhì),以致獨得師傅青睞得到真?zhèn)?,憑什么他能闖出禍端寸功未見,卻能白日飛升得享仙箓?
回頭看御馬監(jiān)這些監(jiān)丞、監(jiān)副、典簿、力士等,他們能到了天庭成為“大小官員”,哪一個不是得了機緣又苦修才成正果?否則不是還在下界遭受輪回之苦。
因為惹了禍端又太白舉薦,才引起天庭招安并破格提拔的一個下界妖仙,美猴王一上來就成了御馬監(jiān)這些“大小官員”的頭兒,雖然說起來是“養(yǎng)馬的”,名聲不太好聽,但是官位的確已經(jīng)不小了,何況還有進一步晉升機會。
太白金星舉薦,武曲星安排,玉帝親批,木德星君護送上任,這美猴王初上天庭為官,也算得上風(fēng)光無限了。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