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用于熱毒血痢,陰癢帶下。
1.涼血止痢(熱毒血?。?用治濕熱痢疾和熱毒血痢,用治熱毒痢疾,常與清熱燥濕止痢之黃連、秦皮同用,如白頭翁湯;若用治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中冷痛,可與干姜、赤石脂等同用。本品為治痢之良藥。
2.清熱解毒(瘡癰腫毒) 用治瘡癰腫毒、痔瘡腫痛等熱毒證,內(nèi)服或搗敷局部皆能獲效,常與蒲公英、連翹等同用。
3.清肝明目(目赤腫痛)用治因肝膽火盛,循經(jīng)上擾,以致經(jīng)脈閉阻,血壅氣滯,而發(fā)生的目赤腫痛,口苦,煩熱,便秘。
虛寒瀉痢忌服。
白頭翁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8~12g,水煎服。
1、外敷
將白頭翁搗爛,敷于患處,可治外痔腫痛。
2、煎服
白頭翁20g,柴胡、半夏、黃芩、檳榔各5g,甘草2g。
白頭翁選方
1、治溫瘧發(fā)作、昏迷:白頭翁30g,柴胡、半夏、黃芩、檳榔各6g,甘草2.1g。水煎服。
2、治外痔腫痛:白頭翁根適量。搗爛,敷貼于患處,每日1換。
3、治熱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下痢膿血:白頭翁15g,黃柏、秦皮各12g,黃連6g。水煎,去渣,溫服。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
4、治冷勞泄痢及女性產(chǎn)后帶下:白頭翁15g,艾葉30g。將以上2味中藥研成細末,用醋和丸,如括桐子大,每服3丸,食前米湯送服。